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3篇
科学研究   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是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核心素养框架下,社会责任是价值观素养的核心成分,更是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关键素养。通过对各国际组织和主要国家及地区所遴选的社会责任素养及其内涵进行比较,同时综合社会责任结构的实证研究,本文提出社会责任素养主要包括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是个人认知、情感和能力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应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融入现有课程体系与开发新课程相结合,注重基于情感体验和过程评价的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2.
学会学习素养作为中国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如何科学的界定与评价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学会学习素养的产生和发展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结果,是全球教育质量提升的共同诉求,也是公民自我完善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保证。学会学习素养具有主体性、延展性、整合性、建构性、价值性等特点,而且国际上学会学习的评价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英国的有效终身学习项目、芬兰的学会学习研究、欧盟学会学习的三维框架以及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都颇具代表性。为深入推动学会学习研究,亟需建构兼具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学会学习评价框架、优化评价方法和工具、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43.
一 品德并不是单一因素的实体,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讲过品德的结构,并把它划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孔子认为道德品质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第一、道德品质的形成,首先在于道德认识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学习。孔子的道德核心是“仁”。仁是孔子的最高的道德概念,含义就是  相似文献   
44.
论学科能力的建构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体现。它是衡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当前学科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被研究者长期忽视的问题。学科能力的探索与认识,具体包括:一、学科能力是学科教育与学生智力发展的结晶;二、学科能力的构成;三、不同学科能力的建构,存在着明显的思维或认知的特殊性;四、学科能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神经科学是最近几十年兴起的交叉学科,智力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认知神经科学兴起后从脑机制的角度对智力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运用脑成像技术,从大脑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对人类智力为什么存在个体差异进行探索;(2)从脑机制层面对智力究竟是"单一结构"还是"多成分结构"进行研究;(3)通过大脑这个中介,进一步揭示遗传、环境与智力之间的关系。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智力的这些研究,加深了人类对智力的认识,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智力概念不够统一、因果关系揭示不够以及结果应用存在困难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6.
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是“他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一般包括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personal tcaching efficacy)和一般教育效能感(gcneral teaching efficacy)两个方面。其中,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给予学生以积极改变的能力评价,即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技能技巧的信念,一般教育效能感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是教师关于教育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看法。它与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动机、教师教改的欲望、校长对教师能力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课堂管理等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是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47.
四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也没有统一的程序,但是,必须有一定的原则要遵循.……  相似文献   
48.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的现代社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个体持续地接触就会引发对文化认同的思考。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石,近年来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心理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在心理学视野下,文化认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跨文化心理学等领域。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强调个体文化认同的建构和形成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社会认同理论关注文化认同和自尊的关系,强烈安全的民族认同会促进个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文化适应理论则重视个体在文化认同发展中的不同应对策略,如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人口统计学指标、文化差异、父母和同伴的社会支持是影响个体文化认同建构的主要因素。未来对文化认同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理论方面,既要检验已有理论的普适性,又要根据具体的国情和研究对象,拓展并完善相关理论,体现出理论发展的创新性。在方法方面,应加大纵向研究、跨地区跨民族的对比研究以及质性研究,从而为更好地理解文化认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9.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是对其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心理学依据。从青少年生理、认知和社会性等三个方面的发展变化特点而讨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 ,这是国际和国内心理学界的通行做法。青少年的生理发展不外是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的成熟等三类变化。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 ,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 ;第二 ,辩证思维逐渐发展 ;第三 ,思维品质的表现隐含着矛盾。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实质 ,就是实现其社会化 ,这包括青少年社会认知、社会交往、性别角色差异、亲社会行为、依恋和自我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0.
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从教师专业化视角审视和反思小学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以及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指出: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历史上,小学教师教育从未改变过重视“师范性”这一特色;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中没能发挥自身优势且面临一些困惑,是因为小学教师教育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完全被原有高等师范教育所同化;小学教师教育升、并入高等师范教育体系应该是顺应的过程,小学教育专业自身的加入应该成为促动教师教育体系结构化重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