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教育部推出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变单一高考招生为多元招生。这样的改革措施,谈不上科学,其深层原因是中国高校招生制度设计的前提存在明显的不科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智能结构与特征是高校招生科学的核心,没有对教育对象进行智能识别,高校也没有根据教育对象的差别分类,尤其是没有明确培养创新人才,制约了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2.
高职教育“技术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经近十年的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框架已初具雏形。但是,从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角度,还没有清晰地把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区分开来。文章从人类文化的分类源头找到了他们的区别所在。对高职教育的属性和分层,院系设置、名称称谓,直至专业设置、专业目录研究,认为应以社会产业、行业、部门和社会职业分类为基础。高职教育才能走出自己的“技术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3.
城乡税制一体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每一项政策变动,要有相应的环境与体制作保证,它才可能按人们预期的方向发展,达到调控目的。所以,城乡税制一体化的税制改革必须有其他的改革与之配套,从分税制、财政体制、行政体制、农村土地使用权、服务三农、农民权利与再组织六个方面的配套改革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34.
35.
论职业、专业与高职专业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精英教育条件下,我们长期以学科分类为基础设置专业,与社会职业联系不紧密,教育专业与社会职业互动关系被人为破坏,既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又制约了高校学术与教、学、研、伽I的发展。本文从职业和专业的概念入手,论述了新型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必须以社会职业为基础,认为专业是研究出来的,不是规定出来的,并列举了专业研究的七大原理。  相似文献   
36.
就"点菜消费"是否欠科学、学生学习是消费过程、高职生对文化课有说"NO"的权力、课程与教材的概念、学生学习应讲求效益等问题,在经济学语景下谈谈个人的认识与观点。  相似文献   
37.
柴福洪 《职教通讯》2012,(34):79-80
六、高职通识就是跨专业通识通识教育有两层意义:其一是指通才教育;其二是指全人教育。通识教育作为近代开始普及的一门学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时代的"六艺教育"思想,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博雅教育"理念。近代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当时有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  相似文献   
38.
党的18大和后来的一系列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2013年起要把城镇化与"农民转市民"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这是一件十份有意义的事业,但几亿农民如何转市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因为农民和农民工的劳动技能相对不太专业,文化基础也不高,要在城市生存下去,不是一件十分  相似文献   
3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华大地上的产生与发展,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其理论和实践都不完善,它在大众的心理定位、“培养基”定位、“容质”定位和生态定位尚不明确,有待我们上下一齐努力,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狠抓“五个结合”,搞好“五个开发”,争取五个方面的支持,高职院校必能屹立于高教之林,必能把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0.
契约论来源于西方传统文化,强化契约观念,对解决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促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应对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具有现实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