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三、高职教育为什么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教育部2012年7月24日发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教发[2012]9号)中的新名词,教育部的解释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指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职业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42.
2009年,中国的高职教育改革,出现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给高职教育基层造成了一定的认识混乱。通过整理高职教育的六大要素,并结合两种不同的高职教育改革理论,从五个方面解析了高职教育改革的真谛。  相似文献   
43.
高职院校是国民教育角色,国民教育不仅仅是学历教育,学历与职业经历在职业活动中同样重要。中国现有条件下的“校企合作”应该是“校企商业合作”,在商业合作条件下,实现互利共赢,才可能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44.
高职院校的特色建设,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课题。从经济学视角,应用经济学原理,从文化课教学特色、教学模式特色、办学特色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的特色建设的原理。  相似文献   
45.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由于先天不足,需要加倍努力才是。但,在高职院校里,存在一些非正常现象,如:师生价值观发生紊乱,教师对专业的忠诚度低,泛功利化倾向严重,干部人格多面、处事短视,人事、教学、科研庸俗化等,极大地制约了高职院校的正常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6.
经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三个名词概念,在中国使用非常普遍,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的内含与渊源以及演化过程并不十分清楚,尤其是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两个学科名词在学科内的关系不很明晰,我们往往习惯只从政治角度来区分它,这对我国经济学科的发展和普及经济知识极其不利。作为经济学者,有责任和义务对其做出必要的较通俗的解释。现代经济学是一个大学科,是科学,不是资产阶级专有的,无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也需要经济科学。政治经济学,也是科学,不是无产阶级专有的,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也需要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二者,由同一走向分化、分级,终于“术有专攻”。  相似文献   
4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其基本理论问题仍是一块处女地,当代高职人有责任对其作出明确的界定,为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明确方向、明确边界。在此思想指导下,本文对中国高职教育的性质、高职院校的地位、高职教育的特征、高职教育的人才观和高职教育的一般理念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作出了较系统、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48.
正高职MOOC设计,既要有无偿部分,靠无偿吸引学习者,又要有有偿的部分,适当地低收费,为高职MOOC提供实际利益,用以支撑高职MOOC的生存与发展。MOOC的理念是"教育共产主义""教育共产主义"理念的提出MOOC的教育实践是2008年的事,却有一个不短的孕育过程。它可追溯到上世纪的1962年,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提出一项研究计划,题目叫《增进人类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个概念框架》,在这个研究计划中,他强调计算机作为一种增进智慧的协作工具加以应用的可能性。他提倡个人计算机的广泛传播,如何将个人计算机与  相似文献   
49.
高职人才培养,再也不能只盯着以内贸为主的中小企业,指导思想上要为"中国的世界企业"培养人才,没有国际知识与技能、全人类的视野与眼光的职业教育是走不出国门的。职业教育必须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在国际化视野下,培养满足多层次需要的现代职业人才。少数优质高职院校现在就应该开始,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探索高职本科教育的可行性,探讨培养高职硕士研究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50.
高职院校的特色建设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课题.本文以经济学视角,应用经济学原理,从文化课教学特色、教学模式特色、办学特色三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的特色建设的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