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宗教与文学艺术由于其均偏重于"形象思维"方式,而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一直保持着一种特别亲密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一个从相互混融到两相分化、互存互动的演进过程。宗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不仅历史悠久和极其广泛,而且相当深刻。宗教的文学艺术功能不仅表现在其对文学艺术精品的催生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其对文学艺术人才的塑造方面。宗教对文学艺术精品的催生在人类文学艺术史上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文化现象,无论是在古代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还是在我国的古典名著中,我们都不难找到其浓重的宗教酵素。宗教对文学艺术人才的塑造功能也是同样显而易见的。可以说,离开了基督宗教的陶铸,就没有莎士比亚,而离开了中国宗教的陶铸,就没有曹雪芹。  相似文献   
12.
新托马斯主义不仅是当代西方世界一个重要的神学派别,而且也是当代西方世界一个重要的哲学派别。从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的角度看,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马里坦(1882-1973)、吉尔松(1884-1978)和卡尔.拉纳(1904-1984)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儒学是否宗教以及儒学的宗教性问题的讨论是20世纪儒学发展史上量重大的事件之一。而儒学的宗教性问题,归根到底是个存有论问题,是儒学的存有的终极性和层次性问题。它同儒家主体性思想的关联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局于本体论层面的,主要表现在自我转化的终极性与存有的终极性、自我转化的无尽性与存有的层次性、自我超越的内在性与存有的终极性的内在关联上。这些关联一方面使儒家的主体性思想呈现出超越于西方主体性思想的面貌,从而对近代西方主体性学说的某些弊端有某种对治功能;另一方面,又使传统儒家的主体性思想总具有某些严重的局限,如“太过立体性”、“太过理想主义”以及社会归属的偏狭性等。相信当代儒家在同西方世界的积极对话中定能开展出一个更为健全的、具有普世性质的主体性学说来。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到21世纪,我国宗教学研究将会有一个超常的发展,其前景将是非常光明的。宗教研究本来是哲学研究题中应有之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自己的第一哲学即关于有之为有的哲学宣布为“神学”;黑格尔曾突出地强调过艺术、宗教和哲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尤其是宗教同哲学的内在关联;我们中国历来就有艺术、宗教、哲学统一互补的思想,《中庸》宣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鲜明地强调了宗教与哲学之间的相通性、一致性和互渗互补性;我国当代哲学大师贺麟先生在谈到“儒家思想的新开展”时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