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8月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戴河会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在讲话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时,一连用了“四个同样重要”,深刻地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极端重要性。2002年14月28日,江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又一次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并用“五个高度重视”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全社会提出了具体要求;用“五点希望”指明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努力方向。同年7月16日,江总书记又考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讲话时强调“大力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们今天的“博物馆“是近代以来从日本引入的许多“外来语”之一,但“博物”却是古已有之,如有“博物君子”、“博物洽闻,通达古今”之谓,不外指人博识多知;博物馆的英语是“Musenum”,源于希腊神话中掌管艺术、知识女神缪斯(the Muses)。总之,“博物馆”是汇集、展示、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学科建制和一种研究范式,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和中西跨文明对话一直缺乏相应的理论地基。当代法国哲学家、汉学家朱利安为此所做出的努力,一是探索了一种绕道中国而思的方法论策略,二是提出了一种居间哲学。“之间”不是实体,不是对象,它比实体和对象更本源。因此,居间哲学的确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但是,在“之间”之中、之前、之上、之外,还有一个更本源性的层面,那就是“关系”。居间哲学如要获得彻底的本源性,就必然要演化为关系本体论。关系本体论发现了“关系的同一性”,从而超越了“同一/差异”“内部/外部”的逻辑悖论,为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和中西跨文明对话提供了真正的合法性理据。  相似文献   

4.
广播节目以接收方便独秀于媒体之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融合于听众的审美活动之中。如何发挥其通感与联想的优势、提高主体的审美趣味,是我们应该很好研究和探讨的美学课题。审美主体──听众的审美趣味,是对广播节目质量层次、高标准的美学要求。法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说过:“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美学’对于各种艺术有如北斗星。”黑格尔又说: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广播节目从采访、写稿、编辑到录音、播音、合成、制作,最后通过技术发射,传播出去,是一门严密性极强的综合艺术,只有以…  相似文献   

5.
孙焕英 《声屏世界》2008,(11):69-69
看到这个题目,有读者会觉得可笑:有计划经济之说,哪里来的“计划艺术”之谓?其实,有计划经济,必然就有“计划艺术”、“计划政治”等等。因为,经济是基础,政治、艺术是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艺术等等上层建筑。“计划政治”,是和民主政治相对而言的;“计划艺术”,是和市场艺术相对而言的。当今,中国社会在淘汰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乐嵩  梁峰 《新闻前哨》2006,(10):51-53
解说词在电视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低估的。有的学认为,电视专题的字必须依附画面而产生,因为电视以“视”为中心,字只是补充“画意”未尽之处;有的学认为,电视是视听艺术,“视”与“听”应参半而为之,因为看(视)是审美活动,而听亦是审美活动,因此,要求电视专题的画面与字形成天衣无缝的整体。实践证明,电视专题是一门综合艺术,无须强调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而要强调声画对主题的共同烘托性,即它们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各自完成自己“联合的职责”。只有树立这样的创作意识,才能把“声”、“画”摆到适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化、文化史文献归类概述与例说李恺民(开封市图书馆)从狭义上说,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的内容是复杂的,包括哲学、宗教、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等,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多层次的,包含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8.
我们曾经一道探讨过当代喜剧创作和理论问题,现在进一步探索喜剧美学问题。喜剧和喜剧美学是有血缘联系的,它们都是涉及到喜剧范畴中的问题;但它们之间又有区别。喜剧仅染指喜剧创作特征、规律、表现手法、题材、样式、风格等课题。而喜剧美学则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喜剧,这利于我们把喜剧研讨得更深透。黑格尔曾把美学称之为“艺术哲学”、“美的艺术的哲学”,是很有道理的。 水有源,树有根,我们就来研讨一下当代喜剧创作和理论,是如何从古代一步一步地沿着历史发展的足迹走过来的,以便继往开来,信心百倍地继续朝  相似文献   

9.
麦克卢汉的“冷热媒介论”自诞生起便伴随着无休止的争议和误解,大部分争议将这一概念视为分类标准,没能在麦氏的理论脉络中进行贯通式的思考,因而流于表面和片面。通过勾连“冷热媒介论”与麦氏的不同学术片段,本文发现这一观点蕴含了“将媒介视为背景”而不强调“媒介作为外观”的深层意蕴。作为“背景”的媒介观远远超前于传统的工具论媒介观并因此引发争议。从当下媒介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背景”的媒介观强调了作为环境的媒介,却忽略了不同事物之间的连接、交转与调节,因而受到居间性媒介观的挑战。媒介的居间性和背景性之争显示了当代媒介理论快速的理论扩张所带来的学术认同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10.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如果将哲学看作是沉思的话,哲学也就是关于形上之思。“形而上”与“形而下”原本为人类生活两个互为关联不可或缺的因素,既互异又互通。现代生活愈来愈关注于“形而下”之物,而疏于“形而上”之思,于是在时代的地平线映衬下对“哲学”的现代解读就有了足以显现的澄明意义,而朱德生先生的近作《形上之思》可谓是对这一“意义”追寻的代表之说。 “形上”乃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赋“哲学”之本意,“思”为现代之大家海德格尔对“哲学终结”后其任务之断言。“形上之思” 绝非在纯然的学理意义上所提出,而是凝聚了现代…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由“从上到下”的研究方式向“从下到上”的研究方式转变。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1889—1943)在《艺术原理》之中,也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艺术家型的美学家”与“哲学家型的美学家”——即具有“哲学素养的艺术家”和具有“艺术趣味的哲学家”之分。前者熟知什么是艺术和怎样创作艺术;后者虽然擅长于理论的建设工作,然而往往由于对艺术事实的陌生,使他们的理论建设归于无效。 这种情形,不仅在国外屡见不鲜,就是在国内的美学研究之中,也屡遭诟病。哲学家们会嘲笑艺术家笔下的理论太“语无伦次”,而艺术家们也毫不客气地将哲学家对艺术的阐述斥之为“胡说八道”;当美学家对“究竟什么是美的本质”和“什么是艺术”争得不可开交之际,却并没有妨碍艺术  相似文献   

12.
从接受理论的视角来看,宋代,尤其北宋是宋人接受陶潜的关键时期。《岁寒堂诗话》卷上谓:“陶渊明、柳子厚之诗,得东坡而后发明;子美之诗,得山谷而后发明。”宋人尊杜,乃北宋中期儒学复兴的产物;而陶诗之显,则北宋新旧党争所以致之。循着当日新旧党争从政见之争到意气倾轧的衍化,从一个侧面上说,宋人的价值取向随之发生了由尊杜而崇陶的变化。晁补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接受陶潜的。本文即从这一视角来考察晁氏绍圣以来的词风及其意义的。晁补之“幼豪迈,英爽不群”①。初入馆职,尝自谓:“犹将奋发于有为。”②黄庭坚称:“晁子胸…  相似文献   

13.
一何谓“精品”?精者,精粹、精华、精彩之谓也。精品的反面是垃圾。在当代社会科率中有一个小小的分支,叫做“垃圾社会学”,讲的是研究者可以透何对人们日常废弃的垃圾的分析,了解人们社会生活的品质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据说,这种办法展试不爽,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都极高。那么,如果我们反其道而污之来研究一下被人们尊之为精品的东西,我们能看到什么呢?精品给人的最初的、因为直观的感觉是一个质量性的概念.毫无疑问,无论精品和精品之间在具象和形式上有多少差别,但在其品质上乘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但是,如果我们稍做一点深层…  相似文献   

14.
王冬敏 《兰台世界》2006,(8X):60-61
《中庸》中虽然提出了所谓“天道之诚”,但这只不过是假以天命论的形式为“诚”的践行之意义提供更有力的论证。无论是“诚”的提出,还是实现“诚”的方法,抑或以诚执中,再或者以诚立身的种种具体内容等,无不是对于“诚”的践行意义的凸现。这一意义也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哲学自始便注重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央一直强调各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想借用点哲学知识来探讨新闻规律的问题,和新闻界同仁一起研究讨论。 新闻规律中最重要的一个是:用事实说话。新闻界传统的说法是:客观地叙述事实是新闻的基本规律。这个基本规律体现在新闻的定义中。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报道或传播。用哲学术语讲,这里本源的东西是“事实”,“事实”是第一性的,“报道”“传播”是对“事实”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是派生的。  相似文献   

16.
杨滨 《新闻界》2002,(4):39
在荧屏上,电视综艺晚会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节目形式。顾名思义,这类晚会就是用电视作为手段传播的一组综合性艺术节目。就电视综艺晚会而言,节目的贯通和串连是其结构的基本表现形态,笔者称之为“贯穿”因素。下面拟就此作一些简单地探讨。一、贯穿因素的界定何为贯穿因素?笔者认为,贯穿因素即为了寓多样于统一,而在艺术作品中多次重复(或变化重复)出现的一类表现元素。在内涵上,这类元素有较集中而抽象的本质性、寓意性和稳定性;在外延上,这类元素具有延伸性和多样性。音乐之“主题”、绘画之“基调”、诗歌之“中心意象”…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会场外的校史展览中,梅贻琦占据了开篇部分,展板上有关他的这段介绍文字已经成为传世佳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张澜 《大观周刊》2012,(41):26-26
儒家哲学则是以“内在超越”为特征,仅仅靠人们自身的内在道德修养是很难达到完满的超越境界。 以“内在超越”为基础的“天道性命”之学说基本上是一种泛道德主义,它把道德性的“善”作为“天道性命”的根本内容,过分地强调人自身的觉悟的功能和人的主观精神和人的内在善性,要求人由其内在的自觉性约束自己。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虽被当时执政者谓为“谤书”,但它的传播对后世造成巨大影响,从而作为正史的开端和古文的楷模为史学家和文学家所称颂。就文学而言,唐宋散文,宋元戏剧,明清小说的丰硕成果中无不折射出《史记》艺术的光辉;就史学而言,宋代郑樵在《通志》中赞之:“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史记》的成功来自于自身内容和艺术的完美,但同时也是成功传播的结果。《史记·自序》中司马迁称世代为史官。尽管如此,司马家族尚无一人成就一家之言。因此,其父司马谈临终遗训道:“(迁)…  相似文献   

20.
张家恕 《新闻界》2006,(1):26-27
对于文体的研究,一般采取的是一种“共时性”方法,即截取某文体发展过程中最“成熟”的阶段或选择某文体的“经典”文本作为样本。归纳出该文体的主要特质:基本法则,从而得出文体类别、类型的结论、界定。这种研究理路存在着明最的局限;一是缺乏动态发展的“历时性”眼光,疏于深究各类文体的来龙去脉和“与时俱进”的变化;二是缺乏强调联系的“系统性”眼光。忽视各类文体之间时时发生的横向联系与影响。这种局限使其研究易于陷入僵化、死板的泥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