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综合类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国际教育信息化地平线报告(2013高等教育版)》指出以下六类技术未来五年内将成为教学、学习和创造性探究的主流应用。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我国网络教育的重要实践,界定了网络教育的新内涵.通过考察学科成熟的要素,判断网络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正在发展形成.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本文界定了网络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并对学科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正慕课(MOOC)近两年来备受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2008年,当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和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创造了MOOC一词时,它就被视为网络学习的新一代革命(L·约翰逊,S·亚当斯贝克尔等,2013)。从慕课诞生伊始,人们对其兴趣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推进,尤其是被Coursera,Udacity和edX这  相似文献   
24.
正地平线研究项目始于2002年,主要目的在于预测和描述未来5年全球范围内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信息技术。《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是高等教育系列的第十一个年度报告。在2014年的地平线报告中,"加速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趋势""阻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挑战",这两部分内容比前面几年的报告篇幅大幅度提升。为欧盟委员会开发的Up-Scaling创新课堂(CCR,Creative Classrooms)项目框架,被用来确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对新墨西哥大学远程教育已有资料的分析和归纳,从新墨西哥大学远程教育开展的历史发展、现实模式、战略规划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和中国的实践进行了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1国际终身教育论坛”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美国、英国、印度、中国大陆和香港各位专家在论坛上的发言和研讨,归纳了其中反映出的国际终身教育创新实践。从本次论坛可以看出,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影响着整个教育体系,而终身教育的创新实践仍聚焦于成人教育或继续教育领域。社会成员参与终身学习的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各地区为满足成员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整合了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力量,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开发适合成人学习和在职学习的课程,建立终身学习的资助机制,并利用开放与远程学习来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本刊讯:2011年10月2,日至5日,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ICDE)第24届世界大会在印度尼西亚成功举办。ICDE世界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是开放和远程教育界的盛会。零届弋会的主题是“扩展视野——开放与远程学习的新方法”,讨论远程教育在各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和建设策略。会议从以下几个主题对开放远程学习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讨论:开放远程学习与人力资源能力发展;变化世界中的开放远程学习;开放远程学习与质量;开放远程学习的管理和战略发展;全球视野下的开放教育资源;国际发展和远程学习。  相似文献   
28.
为研究开放大学章程对"信息技术"的定位和表述以及章程如何体现信息技术对开放大学的支撑作用,选取了英国、香港、台湾、印度等国家或地区的开放大学章程以及中外两所普通高校的章程进行了文本比较和分析.通过文本分析的结果,以及对信息技术在开放大学发展中作用的调研和理解,本文对《北京开放大学章程(草案)》中如何表述"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9.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趋势资源开放。开放内容、开放数据、开放资源等概念以及数据和信息的透明性与易获取性的理念正在成为一种新的价值观。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作为传统大学课程的  相似文献   
30.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各类专业虚拟社区日渐增多,关于社区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探讨中国内地文化背景下专业虚拟社区内成员社区感的结构,本研究以远程教育专业社区"开放学习实验室"为例,利用内容分析、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了专业虚拟社区成员社区感的组成要素,认为专业虚拟社区成员社区感的组成要素为社区认同、需求满足、情感支持和社区沉浸四个维度.本研究丰富了社区感研究的理论体系,为社区感的测量提供了相应的测量问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