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部好书,应当拓宽人们的视野,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智慧,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热情和力量。由河北师范大学刘茗教授撰写的《晋察冀边区教育史稿》,达到了这个要求。《晋察冀边区教育史稿》是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晋察冀边区史研究》的成果,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32.
33.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以来,主动面向世界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带动国家利益迈向全球.主动面向世界,既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显著特征,也是中国教育破茧腾飞的难得机遇.在今天教育改革开放新起点上,树立主动面向世界的中国教育自信,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向外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4.
中国古代师道、师德和师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诚 《中国德育》2010,(4):18-21
中国古代自教育发凡,即开始形成以教师为本的为师之道。历代教师恪守与弘扬,形成了一以贯之的师德传统,它旨在追求至善、崇德、贵表、务本和弘道。在传统师道中,师德为百业道德之首,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强调人格独立、立德善教、学不厌新和公心求是。师风是师德行为表现出的特有精神状态,主张教师要自立自得、知行合一、知体达用和长善救失。  相似文献   
35.
36.
教育史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一。中国古代教育史虽然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现象和客观规律,但是它以历史研究方法总结我国数千年来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直接为我国现实的教育改革服务。因此,如何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努力提高中国古代教育史的教学质量和教育科学水平,是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面向现代化”与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37.
社会教育(Social Education)是现代教育学的概念或范畴,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年、儿童及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或政权,所实施的社会教育有不同性质、目的与作用、内容与方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一体化与系统化,突出地表现为政权中心与伦理道德中心的有机合一,因此“政(行政)教(伦理及政治教育)合一”就成为中国封建国家政治与教育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8.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创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我国教育创新提出了紧迫的时代课题。在江泽民教育论述中 ,科教兴国和教育创新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主题得到充分重视。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创新的论述 ,对于推进我国一流大学建设、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9.
毕诚 《中国教工》2008,(12):21-25
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有开创性和战略性的现代化基础工程。在改革开放之初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时刻,百废待兴、百乱待洽,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力挽狂澜,以恢复高考为开辟新政治局面的突破口,以科教领域拨乱反正为解放思想的先导,以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为对外开放的开端,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  相似文献   
40.
美国职前、入职和在职教师教育评估体系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军  毕诚 《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1):56-60
教师专业生涯发展由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三部分组成。美国通过对大学的认证和学生的选拔保证了职前教育质量。毕业生经过学科专业评价,获得初级证书,进入新手教师教学导入计划。在达到标准并通过课堂行为评价后,才能获得正式教师证书,进入教师专业。对在职教育,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要求教师继续学习并取得更高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