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95篇
科学研究   8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教案——物理必修2》第五章能力检测题第20题,对圆锥摆存在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2.
如今各个学校对英语的教学越来越朝着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作为培养具有综合能力人才的基地,各个学校英语教学改革也面临新形势下的巨大挑战。1998年,教育部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依据专业学标准的教师专业性判断提出了质疑 ,认为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应当从教师职业自身特征出发 ,综合考虑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在积累实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理论是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的创造性特征决定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更有赖于实践基础。教师伦理和教师人格构成教师专业品质。对教师职业专业性的认识方面应尤为关注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师专业品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15.
考试的工具价值可分为由估价目的引起的工具价值和由估价结果引起的工具价值。前者,考试是一种测评工具,考试的工具价值由估价目的决定;后者,考试是一种获利工具,考试的工具价值能左右估价目的。当考试作为获利工具的价值大于其作为估价工具的价值,且作为获利工具的价值对主评者与受评者双方都“有利可图”时,考试才会既成为教的目的也成为学的目的。有两种考试,一种是决定机会的考试,一种是提高把握机会能力的考试。后一种考试为前一种考试所决定。它在应试教育里成为一种教育手段,即通过频繁的考试所引起的竞争,提高把握机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对“生活即教育”与“教学做合一”关系的两种看法,源于两种不同的假设,一种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全部来自教育实践,一种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这两种看法各有其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一种新的看法是,“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德育理论,这种看法要求对“做”的内涵做出全新的解释,即做事与做人相统一。本文从分析陶行知在真伪知识以及真理问题上的看法入手,阐释“追求真理做真人”中,“真”与“真人”的内涵。认为陶行知有自己的德育理论,他的道德境界蕴含在知识与行为相统一的教育理想中,蕴含在通过做事学会做人的德育理想中。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的思路与出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前小学教师专业建设最大的困难在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的专业规格与本科规格的难以平衡。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对本科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认识。小学教育专业不是一个现成的专业,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专业地位有待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去开发和完善。以能力构成为依据寻找知识构成的要素是解决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计困难的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一节课上大约有20分左右的时间思维处于活跃期,而到一节课的后半段特别是临近结束时,思维则反映较慢,甚至进入了“休眠期”。然而,许多教师在课的设计上都将重点集中在新授知识上,常常忽视了课的结尾,有时还有走过场之嫌。其实,精彩的结尾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通常能收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一、数学课结尾的现状分析纵观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其结尾大多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结尾形式过于单调。一些教师的思想里,总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数学课的结尾只要出几道题目练习一下就行了,或者只要变换几个花样便可。其实…  相似文献   
19.
我从 1999年下半年开始给学生专辟诵读课 ,现将个人对诵读课的有关做法和思考总结如下。一、自由诵读 ,整体感受。每上一课 ,即使课前有预习 ,我也要让学生先自由诵读一小段时间 ,一方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另一方面也可营造学习气氛 ,有人听课时还可缓解紧张心理 ,酝酿师生情绪。这个环节我一般要求学生自由放声地读三遍 :第一遍 ,慢读 ,对照注解 ,读通文句并存疑。第二遍 ,中速 ,读顺文句 ,思考基本读法。第三遍 ,快读 ,尽自己最快的速度读完 ,连贯绵延 ,一气呵成。当然 ,前两个环节往往会在预习中完成。有了这三遍诵读 ,学生对课文就比较…  相似文献   
2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着力推进系统性环境管理教学改革,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高等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建设“双碳”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构建以生态文明为纲领、以系统思维为“眼睛”、以“双碳”目标为“向导”的环境管理系统教学模式,形成“三位一体”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契合当下城市及区域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并就激发学生在环境管理学科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具体做法及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