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教育   6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大强度间歇练习对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运动过程中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武术系男子长拳专项学生为训练组(T组)8名,对照组(U组)为普通系男生8名。运动方式为功率自行车运动。肘静脉抽血5mL检验。结果:(1)T组与U组葡萄糖转运速率分别在运动后即刻,运动30min显著降低(P<0.05)。(2)U组阴离子转运功能在在运动后即刻30min阴离子转运功能显著下降(P<0.01)。(3)T、U组Na ,K -ATP酶活性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运动后3h均有显著差异(P<0.05)。(4)相关分析表明三种红细胞膜蛋白的变化不相关。结论:大强度间歇练习对不同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影响是不同的,长期长拳练习可改善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目的:探讨运动过程中红细胞膜蛋白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武术系男子长拳专项学生为训练组(T组)8名,对照组(U组)为普通系男生8名。运动方式为功率自行车运动。肘静脉抽血5mL检验。结果:(1)T组与U组葡萄糖转运速率分别在运动后即刻,运动30min显著降低(P<0.05)。(2)U组阴离子转运功能在在运动后即刻30min阴离子转运功能显著下降(P<0.01)。(3)T、U组Na ,K -ATP酶活性在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min,运动后3h均有显著差异(P<0.05)。(4)相关分析表明三种红细胞膜蛋白的变化不相关。结论:大强度间歇练习对不同红细胞膜蛋白功能  相似文献   
12.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地(市)级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量大面广的基础环节之一.以浙江省湖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与湖州市第一中学从合并到分设的过程进行个案剖析,试图以"体教结合"的理论视角为基础,从案例中提炼出本层次"体教结合"的理论规律与可行的实践操作规范,作为"体教结合"理论体系中一个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血清EPO指标在耐力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EPO的生物学特性、EPO与耐力运动能力、EPO与低压氧舱等方面分析入手,探讨EPO在高原训练和低压氧舱训练中的变化规律。认为,EPO可作为耐力运动训练的预见及评价指标;间断低压氧舱应用,很可能是今后耐力运动训练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时红细胞膜组分和功能变化的规律。对象与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跑台运动组、负重游泳组。经跑台或负重游泳训练后,将血红蛋白持续下降的大鼠纳入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组。取血,制备红细胞悬液,测定红细胞膜磷脂成分、带3蛋白含量、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率、阴离子转运功能、葡萄糖转运功能、钠钾ATP酶活性及变形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组大鼠磷脂中脑磷脂和卵磷脂丢失较多(p<0.01),带3蛋白含量显著升高。同时,磷脂酰丝氨酸外翻率、红细胞滤过分数显著上升(p<0.01),阴离子转运功能、葡萄糖转运能力、钠钾ATP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长时间激烈运动通过影响红细胞膜组分和功能,导致红细胞损伤和老化,清除标记增多,膜流变性下降,变形能力减弱,造成红细胞溶血和/或清除增多,发生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  相似文献   
16.
红细胞通过CR1粘附循环中的IC等功能参与机体免疫。运动过程中RBC-C3bRR和RBC-ICR均发生变化。RFER和RFIR、血乳酸、β—内啡肤的变化是可能的影响因素。对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也作了一定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最新研究表明,肌酸(Cr)补充能提高部分个体骨骼肌的磷酸肌酸(Cp)含量,从而提高一些项目的运动能力。现在职业运动员,优秀选手,业余运动员,及有发展前途的少年运动员均在服用肌酸。据估计,过去的一年肌酸的消耗量约为2.5×106kg。。这表明了人们对肌酸补充的极大期望。但过量服用,可能损害健康。尽管肌酸补充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但它对健康的影响还没有科学的评价。1肌酸、肌酸代谢及肌酸补充的影响肌酸是一种非必需营养成分,肉类和鱼中含量丰富。体内主要在肝脏中合成,肌肉不能合成肌酸,靠肌膜上的Na 依赖载体从血液中摄取。在…  相似文献   
18.
学生能力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标。通过调查发现,术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关注较高,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影响较大,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前三位依次专业基础、先天素质和教学环境,但对以上问题的看法,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很有必要将学生能力发展放在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力量、情绪生物周节律变化规律和其影响因素,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象与方法:随机选取某学院09级体育专业羽毛球训练年限均在两年左右的学生,其中男、女生各15名,年龄为21~24岁。力量测试部位包括握力、背力,情绪量表采用大学生情绪量表。结果:一周内体育专业学生每天的力量、情绪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握力和背力之间存在正相关(r=0.72;P<0.01)。一周内体育专业男生或女生每天的力量、情绪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男生握力和背力之间存在正相关(r=0.373;P<0.01),女生握力和背力也存在正相关(r=0.531;P<0.01)。结论:(1)体育专业学生力量、情绪不存在生物周节律。(2)性别、年龄对体育专业学生情绪、力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对促进女性大学生骨骼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51名女性大学生,设计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干预方案,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运动干预,其中实验1组(较大运动强度组)15人,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40-160次/min,实验2组(中小运动强度组)16人,运动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实验对照组20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对象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结果:①实验1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腰椎BM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②实验2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腰椎BMD、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①较大运动强度的健身跑锻炼在促进青年女性骨健康方面效果显著,健骨效果优于中小强度的健身跑;②健身跑运动对人体BMD的影响存在部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