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学、教育学、认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有关学习的聚合研究,正在催生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学习神经科学.学习神经科学主要研究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点、不同人群、不同领域学习的神经机制、规律以及可能的优化方法,具有典型的跨学科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建立学习神经科学有助于更好地探讨学习的机制和规律,有助于促进科学的教与学,有助于学习科学群及学习科学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建议加强跨领域的合作,促进学习神经科学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积极争取将学习神经科学纳入我国的学科体系建设,加大学习神经科学人才培养的力度,加强学习神经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升学习神经科学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32.
我国电视公共频道的发展已经十年有余,然而由于“公共”二字与西方公共电视“公共”二字的差异,由此发展出了中国特色的公共频道。本文探讨了我国电视公共频道的背景及性质、由此形成的公共频道的中国特色,然后提出公共频道向公共电视转型必要性和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高校的专业志愿者培训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校可以为专业志愿者服务提供活动理论指导,高校是专业志愿者的摇篮,高校的专业志愿者培训是社会细化分工、志愿服务专业化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并从培训师资、培训课程、培训方法、培训保障几个方面探讨构建高校专业志愿者培训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4.
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及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化适应”的概念及其嬗变出发,介绍了化适应的阶段及其分化模式。一般而言,化适应的分化模式可以分为同化、整合、分离以及边缘化等四种模式。章最后指出了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化适应的研究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5.
高等学校学生申诉制度是我国《教育法》确立的保障学生申诉权、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在介绍高校学生申诉制度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高校学生申诉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以便于其充分发挥保障学生申诉权、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6.
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希望自己的民族成员既能认同民族文化,也能认同主流文化;既能认同本民族,也能认同国家.民族认同研究对我国民族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回顾了民族认同研究的一些研究成果,指出了民族认同研究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对其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社会和家庭对幼儿美术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同时,幼儿学习绘画又是发挥儿童想像力、开发儿童智力并培养敏锐感受力以及训练造型能力的最佳途径。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些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和评价幼儿绘画时却走入忽视幼儿个性创造思维的发挥和过分强调技能训练的种种误区。由此可见,合理地组织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8.
王亚鹏 《陕西教育》2009,(7):221-221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9.
王亚鹏 《职业圈》2012,(34):86-86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图片在企业信息传递中、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目渐凸显。拍摄一张既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又满足企业信息工作要求的图片,是我们提升内宣与信息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0.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的课程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在社会职业环境发生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工学结合课程能够有效满足我国高职教育利益相关者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实现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和占有高质量的技能型人力资本、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利益诉求。它代表了今后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其理论体系需要在院校改革实践检验中进一步完善,从而形成本土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