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王任梅 《教育导刊》2007,(12):23-25
幼儿自我概念是幼儿对自己的感觉和认识。自我概念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它制约着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等。幼儿自我  相似文献   
32.
儿童妒忌是儿童看到同伴拥有比自己较大的善(如能力、机会、玩具等)时而产生的一种包含怨恨、敌意等的消极情感体验.文章分析了儿童妒忌产生的三个条件:儿童的自卑和无助感、儿童与同伴的社会比较、儿童无力改变环境.基于儿童妒忌产生的条件.提出了矫正儿童妒忌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3.
观察行为是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儿童来说,他可以通过观察来认识世界,观察力是儿童思维的触角。观察力作为一种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能力,是在孩子岁以后才逐步形成的。孩子一旦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就能发现别人未注意到的事物,从而进行探究、判断、比较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34.
孩子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忍无可忍的父母便会对孩子说“:你老老实实坐一会儿行不行?”实际上,孩子是很难安静下来的,因为他们生来就好动。精力充沛的孩子其实是学习能力特别强的孩子,他们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并有选择地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是合一的,不停的动作表明他们无时不在思考。一个人在童年期所获取和吸收的一切会一直保持下去,甚至影响其一生。蒙台梭利把幼儿的心理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理”。儿童是好奇的,他们的兴趣不断地被周围的事物所吸引,心就自然地飞向某个事物,身体…  相似文献   
35.
常常听到一些父母说,现在的宝宝很少有一颗感恩的心,觉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对他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宝宝不会感恩、不会感谢。特别是有些宝宝的父母本身就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己的感恩意识薄弱,更很少对宝宝进行感恩教育。宝宝还太小,不能体会"感恩"的真正含意,父母应该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以身作则让宝宝在一个感恩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宝宝不会感恩的原因篇  相似文献   
36.
宝宝刚刚满2岁,特别喜欢涂涂画画。这不,家中都快成了小家伙的画室了。地板上的圆饼饼,墙壁上的面条条,沙发上的芝麻点,床单上的圆泡泡……到处都是宝宝的即兴杰作。当他心血来潮时,简直就像一位大画家,那股创作热情谁也阻挡不了。  相似文献   
37.
冬去春来,神奇的大自然发生了美妙的变化——小树绿了,小草也绿了,花朵开了,鸟儿在歌唱,整个大自然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爸爸妈妈快带着宝宝一起走进大自然吧。因为,  相似文献   
38.
0~3岁是宝宝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语言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此时,他们对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力,对环境中的各种语言刺激格外敏感。童谣可以说是宝宝最早接触的语言类作品,它具有篇幅短小、富于  相似文献   
39.
幼儿谦让行为是幼儿同伴互动行为中的一个类别.从属于幼儿亲社会行为范畴。笔者通过一个多月在幼儿园大班(幼儿年龄为5-7岁)的实地观察,总共收集到96个幼儿谦让行为案例。在对观察资料登录、编码、整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类型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根据幼儿的行为动机可以分为功利型谦让和非功利型谦让,根据幼儿谦让的主题(或谦让的资源)可以分为物质资源的谦让和非物质资源的谦让。  相似文献   
40.
蒙台梭利通过观察发现,儿童会出现聚精会神地反复练习自己的工作、根据自己的心理需要和爱好自由选择工作的现象。基于此,蒙氏教育确立了“重复练习”和“自由选择”两大教育原则。遵循这两个原则,蒙氏教室通过创设有秩序的环境、鼓励儿童自主地工作和做儿童的“导师”来培养儿童的专注力,现阶段要让儿童的专注力在秩序中萌芽、在自主中生长、在指导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