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2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学化学教材中量和单位的使用●王军翔1993年12月27日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该标准包括《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等15项有关“量和单位”的强制性系列国家标准。自1994年7月1日起实施。1...  相似文献   
12.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面向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广大教师是教育的身体力行者,自然应是教育改革的“冲锋者”,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不仅要做素质教育的支持拥护者,更要做素质教育的探索研究者、创新推广者。我国自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无论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都已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许多教师为之付出了艰苦努力,令人敬重!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中学教育已进入"素养为本"的教育时代。中学化学教育要有效落实"素养为本"教育,需要从认识和实践等方面对其进行重构。在认识上,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认识世界"为核心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践上,要从以"传授式教学"为主向以"做中学与教"为主转变,实现真探究;在评价上,要从以"测查知识掌握情况"为主向以"测查解决真问题的能力"为主转变,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学化学教育应遵循自然科学的特质。自然科学是人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自然世界的超经验认识,即在对自然现象认识的基础上实现对事物的普遍性、规律性、必然性、本质性的理性认识。科学世界和自然世界有着本质的不同,科学世界是人通过科学的观察、实验、思维等方式创造的。带领学生"认识世界",重构中学化学教育,既要发挥观察、实验的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维和深度思维,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发挥学科史的教育功能,由于学科史包含着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方法、思想、精神和创造。  相似文献   
14.
闪光的足迹──记分析化学家耿信笃教授本刊记者杨辉祥,王军翔本刊主编杨建华编审早就让我们采访耿信笃教授,把他的科研成就和奋斗精神介绍给读者。耿信笃教授潜心研究,惜时如金,我们几次登门采访,都未能如愿。只好留言:请耿老师约定时间,我们再访。一天下午,应耿...  相似文献   
15.
原题:在一定温度下,把2摩O_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和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_2,O_2和SO_3的物质的量(摩)。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平衡时,反应混和物中3种气体的百分含  相似文献   
16.
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错题.教师如果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错题,剖析其错误之处,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形成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剖析错题,学生往往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下面仅举几例,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例1.将下列各种溶液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分为两层,滇水层几乎是无色的是().A.氯水B.乙烯C.苯D.碘化钾溶液E.食盐水剖析:本题存在两个错误:①题干和选项发生矛盾.题干中讲的是“下列各种溶液”,而选项中涉及“乙烯”、“苯”并不是溶液,而是单质.②题干叙述的“静置后分为两…  相似文献   
17.
化学计算是从量的关系方面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它既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既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个基本技能。如何才能进行好化学计算的教学?本人认为教会学生分析化学过程是提高计算能...  相似文献   
18.
评析一道竞赛试题陕西师大王军翔全俄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1995年第三阶段试题中有如下一道试题:孔雀石和铜粉的混合物溶于80ml20%硫酸(密度1.14.g/ml,酸过量)中,此时放出气体0.8L(标准状况下)。第二次实验中,将同一量的混合物在空气中...  相似文献   
19.
从落实“素养为本”教育、提高对化学学科理解的需要出发,按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对化学概念和理论由提出到发展再到完善的历程进行探索和梳理,得出三条发展线索,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揭示概念和理论的本质特征、形成规律、发展脉络,同时对三条发展线索所取得的成果在中学化学中的体现进行分析,提出教学建议。在梳理过程中凸显出:化学概念和理论同样都是人为了解释自然变化和解决生产、生活、科研实践中的化学问题而提出和建立的,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证伪或继续接受检验;是人的思维创造、文化建构,具有人为性和理论性;是人对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认识的结果,同时又是人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的工具。它们成功地帮助人从微观层面深刻地认识无机物、有机物乃至生命大分子,认识物质世界的高度统一性,并最终为揭开生命的奥秘乃至人工合成生命开山铺路。据此说明中学化学教育要有效落实“素养为本”教育,就必须尊重概念和理论的本质特征,尊重化学学科发展的规律,以“认识世界”为核心,对中学化学教育从认识到实践进行重构:教学中既要高度重视客观世界和客观事物,发挥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又要高度重视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体现概念、理论的工具性;并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军翔 《化学教学》2006,(10):35-37
1变中求稳 从全国高考理综卷(Ⅰ)的整卷结构来看,2006年和2005年完全一致。生物、化学、物理各学科试题的数量及赋分也都一样:生物5道选择题,2道非选择题,共72分;化学8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共108分;物理8道选择题,4道非选择题,共120分。各学科内容的编排顺序也无两样:第Ⅰ卷按生物、化学、物理顺序编排;第Ⅱ卷按物理、化学、生物顺序编排。所有试题都是学科内综合,无学科间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