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语文教学的创新必须脚踏实地,能使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高。首先,从语文教学创新的“元老”——“癸卯学制”谈起,语文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与时代的车轮同行,是教学“平民化”的历史需要;其次,“癸卯学制”颁行两个甲子以来,单元教学、听与说的加盟、情境与语境等创新都有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近几年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刻意牵强的理论创新,有脱离实际之迹。语文教学创新有必要打破名头的束缚,真正提升“平民”学生的语文素养,助力教师越来越“会”上语文课。语文教师对待新概念时,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警惕盲目跟风;应尊重实际,返璞归真,按课标要求与教材体系教好书。  相似文献   
12.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一文节选自罗贯中的长篇古典白话小说《三国演义》,综合教材编写意图、学情基础、文体特征等对其进行教学解读后不难发现,诗词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并将之作为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反复品读,从而帮助其理解文本内容,这实际上也是从课堂教学走向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文单元教学模式对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定能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单元教学正在离我们远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单元教学的关键在于教材的编写.同时也需要教师对教材的灵活处理。然而。教材编写离一线语文教师距离颇远.所以.本文把目光投向教材文本资源的多重开发。  相似文献   
14.
呼唤单元教学的涅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散装零售”式的单篇教学走向系统综合的单元教学,这是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但是,当今的单元教学已难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单元教学、甚至已出现被他物所替代的趋势.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未见提高。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单元教学。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借助“工具”渗透“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的那场语文“大讨论”中.受应试教学的株连,“工具性”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甚至有人认为“人文性”是语文的基本属性。而今,语文“新课标”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对那场讨论的总结。于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怎样结合就成了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道相加”“道以载文”“文以载道”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三种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美女蛇到底是一个什么形象?目前大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美女蛇是个反面形象,是“现代评论”派的象征,鲁迅是想借这个故事捎带刺一下时刻想吃他肉的“现代评论”派(这是一种传统看法)。有的认为“这是个迷信故事,吓唬孩子的,也可以说鲁迅在批判这个迷信故事。”(李何林:《十五篇鲁迅作品问题解答》)“作者对这个故事显然是采取批判的否定的态度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迷信思想。”(徐州师院中文系:《散文选讲》)另外有人更进一步批判和否定了这个形象,认为美女蛇不仅象征现代评论派,而且是阴险、狡猾的阶级敌人的化身。如一九七九年九月江苏人民出版社的《鲁迅散文选讲》说:“这个故事长期流传在民间,影响比较大。它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这对少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的潮流中,各路英雄大显身手,各种新生事物纷至沓来,经得起实践检验者将跟上历史的潮流,而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将被抛在历史车轮的后面。"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在这次教改之际,新名词、新事物也层出不穷,近些年被热炒的"学案"即其一,本文试就语文学案这一问题,提出商榷意见。一、学案,虚幻的空中楼阁上世纪末,学案粉墨登场,跻于教学舞台。学案教学法一经提出,一些地方教学部门积极推广,学案导学模式风靡一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由此,许多高校理论工作者以及一线教师纷纷表达意见,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总体来说,对学案给予正面评价者居多。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商榷。1.学案的得名稍具文史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学案"是记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并加论断的著作,  相似文献   
18.
当今语文教学"贵族化"的倾向甚为严重,必须回归"平民化"。首先,语文"被"承担着过重的德育负担;对此,必须研究方法论,理解"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解决负担问题。其次,作文教学被寄予了培养文学家的任务;对此,应提倡"作文就是说话"的观念。第三,教学过程浮华繁琐,令人难以适从;所以,必须简化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9.
被强制推行的"月考"如今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在以"学期"为基本单位的教育背景下,"月考"明显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所谓"月考"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完全是将正常教学评估的功能偷换到率性而为的"月考"上。"月考"只能起到加重师生负担的作用,用随堂的各科单元测验替代"月考"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1997年,一场大讨论在语文教学界轰轰烈烈地展开,弹指已十年。这十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一片莺歌燕舞,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否有了提高,我们的语文课是否如大多数人所期望的那样已走出传统的窠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