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美在于发现——作文取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在于发现———作文取材谈苏洲大学文学院王家伦翻阅当今一些中学生的作文,记叙文写教师,无非是夜半窗前的灯光、课本衬托下苍白的脸色、放学后循循善诱的促膝深谈……写同学,无非是一件小小的珍贵礼物、一次难以说清的误会、搬家与转学引起的终生遗憾……议论文的论...  相似文献   
32.
<正> 在建筑学界,林徽因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是比翼双飞的一对。作为设计师,她的名字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连在一起的。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看到庄严的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人们自然会想到林徽因。作为文学家,林徽因的知名度则不如在建筑学界高。不少读者没有读过她的作品,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其实,林徽因是较冰心、庐隐、冯沅君等女性作  相似文献   
33.
一、高中语文教材从文本内容出发组元妥当吗? 本轮课改的显性成果之一,就是从文本内容出发按专题知识组元的语文(必修)教材纷纷登场.显然,目的就是为了借语文教学这个阵地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或者说是"文化素养".不可否认,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究竟孰主孰次?"工具"与"人文"究竟谁是金字塔的塔基,谁是金字塔的塔尖?  相似文献   
34.
文学作品可作多元解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就文学作品而言,读者文本与编者文本不一定符合作者的本意;即便是作者文本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不一定适合以其本意进行教学活动.韩军老师以曹禺早期确认的本意,从宿命论的角度诠释《雷雨》并进行教学活动,本文认为有些“似是而非”,不一定适合十六七岁的中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本文认为,教语文必须坚持“平民”原则.首先,应该通过“工具”渗透“人文”;其次,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不能似是而非地片面强调“尊重作者本意”.  相似文献   
35.
王统照的散文既忠实地记录了他的生活历程和思想演变轨迹,又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生活面貌,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36.
自语文单独设科以来,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一直都是见仁见智。由于学科自身属性不明,在具体执教过程中,秉持不同性质观的人往往各执一端,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相似文献   
37.
“学困生”,很大一部分因不善于听而形成。家长的重复唠叨、小学教师的反复强调、义务教育“口语交际”教学的好高骛远,致使这部分学生常处于充耳不闻的状态。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为突破家长的宠爱观念,二为改进学校的教育方法,三为语文课堂的有意识训练。  相似文献   
38.
范红  王家伦 《中国教师》2013,(11):67-69,72
在教师招聘或教学评估过程中,为了更多地了解被考察人处理教材的能力和具体授课时的语气语调,需要通过被考察人的授课情况了解其对理论知识、教材的掌握程度,了解其对学生情况的灵活把握程度。但是,由于直接面对学生的正式授课受到时间、对象的限制,有时难以具体操作,于是,"微型授课"就应  相似文献   
39.
“教”与“考”之间的关系颇值得研究。“教”必须依照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能真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课本,即必须考虑教材体系和编者意图。“考”必须依“本”,即试题设计要从课本的导读系统出发,但又不是考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教”必须有“本”与“考”必须依“本”绝不是简单的复旧,而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呈现。  相似文献   
40.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的术语。“起”,开端;“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全文。‘峻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对语文教学的起承转合,有人认为“起——明示目标,形成学生思维焦点;承——围绕目标,感知、理解、延伸、发展;转——强化双基,学生达成深化目标;合——智能糅合,由课堂辐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