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篇
教育   93篇
科学研究   3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概念的重新界定、方式的适用性及开展的基础条件三个方面来探索校本教研的有效与现实之策略。校本教研是中小学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对自己教学的理解方式和反思方式。校本教研方式的选择要考虑到文化因素及地域因素,采取巩固常规方式、拓展新的方式和进行优化组合的策略。中小学教师在具备一定的闲暇时间、在文化生活中认可了新课改所倡导的校本教研的理念、掌握了校本教研的方法并在和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之中,才可能有效、现实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人物传记中的历史比较具有相同之处,即两者都紧紧围绕传记人物性格的同与异两方面展开,都具有比较发达的历史比较类型意识和明确而细致的比较观念;不同之处则在于,从比较史学的观点来看,普鲁塔克传记的重点是在比较认识的第一阶段———异中求同,侧重于表现传记人物性格的共性和道德理想性,因而其史学比较还局限于道德史学的范畴之中;司马迁则在异中求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同中求异,因而列传中历史人物一方面能够同真实的历史联系起来,以展现历史的个性,突出地体现了传记的史学比较特色;另一方面也表明司马迁的比较史学思想突破了道德史学的桎梏,进入了探求历史规律———“成一家之言”的思想境界。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各自历史观念和世界观的不同。从现代传记史学观念来看,司马迁的比较史学观念更符合现代中西史学比较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从同异范畴出发对视域融合与历史比较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是深入理解历史比较理论的重要途径。视域融合较之于西方传统的哲学观念而言,强化了现代哲学所具有的古今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了明显的历史性。但由于缺乏真实的历史实践性和彻底的辩证精神,仍无法正确理解时间与空间的内在联系,表现了用同一代替统一、用时间代替空间、用理论代替具体历史进程的倾向。就历史比较理论而言,这一观念只是属于历史比较的第一阶段——"异中之同"。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依据,历史比较理论体系中的时间与空间关系是一种高于同一的统一关系,历史进程和历史理论二者间实质上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辩证关系,它要求历史比较必须在"异中之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中之异"的真实内涵,从而将认识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充分体现历史比较的真实性和实践关系。因此,对视域融合与历史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与同一性进行再诠释,有助于加深对视域融合和历史比较体系进行历史、逻辑和辩证的理解与融通,以达到深化和完善历史比较的理论与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 提升大学生工程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现状。通过教学实践案例论述了科技创新活动对工科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作用,提出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工科大学生创新活动开展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王成军 《软科学》2001,15(5):89-92
文中指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一网络系统,介绍了基于这一网络系统的知识创新的知识生产内生性、知识传播内生性、经济特征及其与组织变革的关系。进一步探究了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下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尝试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宜加强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文本、美学、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传记文学的渊源,指出中国传记文本可分为史传体“纪传”模式、“列传”分类模式、“论赞式”叙述模式、“序传式”自传模式四种。两汉时期出现的司马迁的《史记》与班固的《汉书》以其鲜明的美学风格,影响后世的中国传记文学创作,成为“撰述”与“记注”这两种传记艺术风格的美学渊源。中国传统文化极看重人生之“三不朽”。撰写传记以求“不朽”的文化意识,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章家心中,代不乏人且成为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文化渊源。这强烈地显示了中国文学文化不同寻常的延续性,并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教手段来增强自然教学的效果明水县教师进修学校刘朝贵明水县第四小学王成军小学自然课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儿童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然而,兴趣和能力二者的关系不可分割,二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的研究方法,选择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运用四重螺旋理论分析长征火箭在研发期、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作用演化机制,旨在回答为什么长征火箭相关技术能够走到世界前列,以及如何实现技术赶超。研究发现:首先,长征火箭能够实现技术赶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坚持自主创新、组建全国协作网络、广泛聚集人才等;其次,通过对长征火箭技术的研发过程以及火箭产品的市场化过程分析,其技术创新组织方式是权变的;再次,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动态四重螺旋模型,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前研发同盟→建立用户参与的技术更新体系→形成企业与高校的双轮驱动格局→形成官产学公联动机制;最后,对公众在四螺旋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展开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为揭示长征火箭能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提供战略纵深思考,也为其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有益借鉴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是"产学研"还是"官产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产学研”的概念、反映主体及其研究所涉及的实质内容着眼 ,剖析并指出了其理念与实践严重脱离的疏忽与纰漏。对所涉“产学研”的大量文献进行了挖掘和剖析 ,揭示了该名词在实践运用中所带来的一系列局限和滞障后 ,考虑到为进一步推助现实问题的动态解决 ,我们给出了一个坚定而鲜明的主张———大学 -产业 -政府三边合作与发展的三重螺旋创新模式 ,也即“官产学”的使命与应对。  相似文献   
20.
轶事观是司马迁和普鲁塔克传记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鲁塔克将轶事作为刻画传主的性格和心理的主要手段,其趋向使轶事与宏大叙事对立起来;司马迁则在轶事作为揭示传主性格和心理手段的基础上,着意将轶事与宏大叙事在对立中又统一起来,表现出将传主的性格和心理同传主真实而丰富的人生历程、社会历史的进程相结合的趋向。对二者轶闻趣事观念的研究对于推动现代传记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