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以英语教学为例,分析了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研究现状。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就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进行了实践教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教学实践的强化,学生外语的应用能力有显著提高,学习成绩较往届提高了25%以上。  相似文献   
32.
王玉珏 《考试周刊》2011,(73):108-109
本节课为高三英语一轮复习课,复习的内容为牛津高中英语第一模块的Unit3“LookingGood,FeelingGood.”。课前,教师对学生和教材进行分析后,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课堂上,教师合理地应用时间,用一课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课后,教师对本节课的优缺点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3.
友言在先     
2017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将人文交流理念贯彻到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34.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使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数学学习反思的内容包括过去的学习对象、过去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心理行为方式。"可见,为了避免学生反复地出错,帮助他们构建数学作业反思策略体系,是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责任。所谓反思,就是指主体自主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培养学生数学作业中的反思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理意识与检查意识、纠错能力与批判优化能力,而  相似文献   
35.
正交幅度调制技术(OAH)是一种功率和带宽相对高效的信道调制技术,因此在信道调制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QAM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以MATLAB为开发平台,对其进行仿真,在信噪比变化条件下,得到不同进制QAM系统的误码率,仿真结果表明OAM调制相对PSK调制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城建档案和灾备基地的相关概念入手,全面分析了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国外灾备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我国灾备基地建设现状,论证了在我国现阶段建立城建档案灾备基地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7.
王玉珏  胡江 《科教文汇》2010,(22):105-106
本文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改革策略,呼吁关注大学英语教学,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重视实用性翻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8.
档案宣导的背景、内涵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9.
孔子死亡观的构建理路与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孔子"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隐含着"知死必先知生,知生方能知死"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指认出孔子死亡观的构建理路:死不可知,生死并重,以生观死,以生安死。文章认为孔子死亡观的精髓和价值在于对死亡的消解和超越,体现出死亡的审美价值。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孔子如何实现对死亡的消解和超越。  相似文献   
40.
"五色观"是我国色彩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发展兴盛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孔孟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庄子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两者结合,为我国古典色彩学奠定了夯实的理论基础。将传统五色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研究中华民族特色设计格调在各项设计作品中应用,使更多具有中华民族文化风格的作品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