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才学小说是清代通俗小说的一个特殊门类,适应着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和文化需求,同时也是士人逃避政治迫害和展示才华的一种尝试.康熙后期成书的《女仙外史》是其滥觞,乾隆、嘉庆时期出现的《野叟曝言》《蟫史》《燕山外史》《草木春秋演义》是其发展,而《镜花缘》则代表了才学小说的最高成就并确立了才学小说作为通俗小说一个类别的小说史地位.不过,通俗小说只有采用通俗的文体讲述通俗的故事,才能获得最佳的通俗效果.而才学小说在小说中大谈知识与学问,多游离于人物描写之外,不但破坏了人物形象的完整,阻碍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也损害了小说营造的意境,违背了小说以人物塑造为职志的艺术规律,因而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获得读者认可的.故道光以后才学小说式微,仅有《如意君传》《白鱼亭》等为其余响.  相似文献   
23.
中国上古文学观念何时发生,有许多探讨的方法,本文从分析文学主体和文学观念的联系入手,探讨了这一问题,作者认为,殷商是一个宗教思想占主要地位的时代,“鬼治主义”是其文化特色,巫觋是其文化主体,所谓“诗言志”只是达到“神人以和”宗教目的的祭祀之乐的一个关目,独立的文学活动并不存在,独立的文学观念也未能发生,西周重视人间世务,加强礼乐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敬德保民”,人文精神得到发展,“诗”成为天子听政以“补察其政”的政教工具,文学观念在潜滋暗长,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文化下移,学术解放,士成为文化学术的主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重视西周以来的人文传统和文化典籍,以人文教化为基本内容的文学观念才得以产生出来,正是这种文学观念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文学观念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4.
施 :王老师 ,您好 ,很高兴今天能请您来谈一谈中学语文教育中古文教学的问题。王 :不用客气。施 :我们知道古文学习是中学语文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可是很多中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古文的时候 ,会产生一种“畏难”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们很难对古文产生兴趣 ,对后来进一步深入学习也是一种障碍。您能不能谈一谈怎么才能帮助他们克服这种“畏难”心理 ,比较快地培养起学习古文的兴趣呢 ?王 :学生“畏难”心理的产生是因为古文的表达方式和我们现代文的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 ,理解上有一定障碍。任何事物的学习都应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古文…  相似文献   
25.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小说十五家,今虽不存,却多有迹可考.务成子为传说人物,而<务成子>则是掺合了阴阳五行和道家方术的小说家言,成书不晚于战国中后期,东汉以后失传.<宋子>载战国中期以来宋钘遗说和传说,其旨多合于黄老道家,又兼采名、墨二家之说,类于街谈巷议,成书时间不晚于汉初.<天乙>载商汤传说,为后入依托,汉以后未见著录,已佚.<黄帝说>托名黄帝,成书与以上诸书一样,也不晚于汉初.  相似文献   
26.
“小说”一词出于《庄子&#183;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言“小说”是指那些与道家思想不同的各家思想学说,以为它们不能大达于至道,与《荀子&#183;正名》所云“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的“小家珍说”意思接近,只是苟子所谓“小家珍说”是指不合于儒家思想的其他诸子学说。由此可见,“小说”在先秦主要是一种文化价值判断,还不是严格意义的文体概念。  相似文献   
27.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小说集解》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一词出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言"小说"是指那些与道家思想不同的各家思想学说,以为它们不能大达于至道,与<荀子·正名>所云"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的"小家珍说"意思接近,只是荀子所谓"小家珍说"是指不合于儒家思想的其他诸子学说.  相似文献   
28.
钱希言《戏瑕》载"文待诏诸公暇日喜听人说宋江,先讲摊头半日,功父犹及与闻",学界多以为此材料能够证明嘉靖前即有《水浒传》在社会上传播。然而,通过文献考证得知,"犹及与闻"的"功父"即明末著名画家、藏书家钱谷之子钱允治,他与文征明等一起"听人说宋江"的时间不能早于其出生的嘉靖二十年(1541),实际时间应该更晚,正值文征明的晚年,这时《水浒传》在社会上已得到广泛传播。至于他们听人所说"宋江"是说话故事还是《水浒传》或者兼而有之,已经无法确证了。  相似文献   
29.
论墨子的文学观念——兼论孔墨文学观念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受孔子思想影响,其文学观念中有与孔子文学观念相近的内涵.然而,由于其所处阶级立场不同,核心价值观念有别,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憧憬很不一样,因而对文学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也就有颇大的差异.墨子在形式上保留了孔子所揭橥的文学概念,却抽掉了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容--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将文学变成"出言谈"的手段或工具,大大压缩了孔子文学观念的内涵,但同时增加个人言论创造作为文学的新内容,又使文学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墨子的文学观念不强调情感和审美,也与孔子的文学观念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30.
用历史的眼光清理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科学地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要求。“以今例古”“以西律中”不是建构中国古代小说史和小说观念史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而按照中国古代小说思想的本来面目描述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能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和小说观念,深入认识传统与现实的内在联系,这样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才算是中国古代小说观念自身的历史。中国古代小说既有被正统文化所接纳的士人小说,也有被正统文化所排斥的通俗小说,还有由近古市民小说发展演变而来的近代公民小说。而反映这些小说的观念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必须对它们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说明,才能建构出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