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特殊儿童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特殊教育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特殊教育学校经费逐步增长、特殊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特殊教育科研水平逐步提高、特殊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然而,也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传统的教育研究由于远离了个体的生活体验而丧失了生活意义.当代教育研究应该注重生活体验,走向生活体验.范梅南提出的"生活体验研究"是一种教育学研究方法.它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是以人为中心的解释性研究模式,是解释现象学教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3.
创造力系统观及其对创造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造力研究经历了一个从单维到多维、不断系统化的演进过程。近来,人们倾向于从系统观的角度研究创造力。创造力系统观认为,创造力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个体的知识背景、认知风格、人格特质、动机,以及个体所处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乃至整个社会大背景。在创造力系统观的视野里,创造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教育。实施创造教育,除了重视个体因素,还要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54.
2008年5月16—19日,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与美国乔治亚南方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教育变革与学校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泰国、马来西亚及其他国家学术机构的2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多元文化与价值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校本研究与学校发展、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公平与弱势群体教育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55.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班级制度下,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单位,班级环境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环境。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班级之中。为了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班级环境,必须构建“我—你”新型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营造安全、自由的班级社会气氛;建设创造性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6.
57.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机会均等是现代意义上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现阶段,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在我国依然存在。文章着重从制度层面分析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产生的原因,进而探讨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对策,以期为思考我国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8.
公正与平等的民主理念是全纳教育的伦理基础。以全纳教育的视角审视我国当前的教育,可以发现其中存在许多不均等的现象。深入理解并切实推进全纳教育,是追寻真正的教育机会均等、推进教育民主化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59.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人类社会灿烂文化的重要部份.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抑制创造力或创新精神的因素.本文循着价值取向到思维方式再到心理特征的路径,逐层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创造性人才成长的影响,以期对创造教育的深入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0.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的教师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国际上对教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胜任力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分析发现,这些挑战主要源于对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教师存在准入的优绩化认知、培养模式的技术化感知和对教师个体权益的忽视。专业资本理论的提出,为重构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胜任力提供了认识论视角。基于专业资本理论,提升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胜任力需要跨越“能力鸿沟”、摆脱“技术胜任”与面向“个性重拾”。为此,需明晰教师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者的资本产权,构建专业发展导向的培养机制;夯实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教师的供给基础,构筑教师内涵增长的保障体系;助力教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科学决策,构造教师反思成长的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