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12.
第三方评价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市场化的特征,构建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具有必要性,同时也具有可行性。但需克服第三方评价市场尚不成熟,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中立性和专业性难以保证,主管义务教育的行政部门对第三方评价的认识存在局限性,不敢轻易放权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构建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需培育第三方评价市场,建立教育评价合同制度,加强政府对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学术增值评价强调对人类知识生产创新的纵向衡量,被认为是一种关注发展性的前沿教育评价方式。为提升高校教师学术增值评价的实效,以符号和知识的关系转化为理论视角考察其实践困顿与应然进路。结果发现:高校教师正在遭遇来自等级制符号系统的无声暴力,其中,学术增值的识别难题、符号与知识的价值转换困境以及从符号到知识的机制性障碍成为增值评价面临的突出矛盾。基于此,重构符号识别机制、探索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代表作制,探寻符号本体价值、激发教师作为创新主体的内驱动力,健全符号系统功能、促进基于分类管理的评价方式多元化将成为推动高校教师学术增值评价发挥实效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知识生产机制的转型,面对日益复杂的问题世界,如何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机制创新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共同战略议题。研究基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智能+”的案例考察,分析了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创新举措和特征逻辑。总体来看,问题导向的项目驱动和灵活多元的学位设置构成了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跨学科机制创新的突出特征。在此背景下,卡内基梅隆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的智能教育优势,形成了三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智能+”跨学科机制创新路径:一是以校内院系间深度协作为突出特征的专业融通机制;二是以加强不同学段间关联为突出特征的学段贯通机制;三是以跨机构多元协同参与为突出特征的校际联动机制。基于美国的案例经验和启示,研究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跨学科机制构建应促进面向“问题”与“学生”需求的多元化学位项目设置创新;贯通校内与校外、不同学段之间的协同参与和合作;深化跨越“国别”与“区域”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