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综合类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原料经过一系列变化才能转化为目标产品.而这些变化的特征往往是我们确定合成路线的依据.一、抓住碳原子数变化,确定合成路线例1环己烯可以通过丁二烯与乙烯发生环化加成反应得到:  相似文献   
22.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近三年来,全国各省市高考题在取材上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一、关注社会生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与此相应,近两年的一些社会热点,也成为高考中化学命题的素材。  相似文献   
23.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生活在信息时代,获取、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近年来,中考题中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关的题目,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4.
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反思的现状、意义、特征、途径、内容,探讨了如何提升教师实验反思的能力。  相似文献   
25.
学生实验时 ,教师都会对学生操作加以指导 ,究竟如何指导才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笔者认为 :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是关键。一、指导与不指导的关系有些学生实验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具体的指导。或纠正学生错误操作 ,或引导学生思考 ,或点到为止 ,或亲自示范 ,一切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为目标 ,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还有些学生实验 ,教师则不必指导。一方面 ,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必须让他们在操作中慢慢体会和领悟实验技巧 ,必须让他们在失败中逐渐积累、提高实验能力。另一方面 ,这样可使学生有更…  相似文献   
26.
隐含信息是出题者设计的“陷阱”,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常给考生答题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但若能及时地识破它,利用它,则可提高解题的速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7.
高二物理中有关于凸面镜的内容 ,高二化学中有关于银镜反应的内容 ,如果教师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 ,安排学生自制凸面镜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精神 ,可谓一举两得。1 原理利用葡萄糖溶液的银镜反应 ,在表面皿上镀一层银。CH2 OH— (CHOH) 4 —CHO +2 [Ag(NH3 ) 2 ]+ +2OH-SnCl2 CH2 OH— (CHOH) 4 —COO-+NH+4 +2Ag↓ +H2 O +3NH3其中 ,氯化亚锡溶液是催化剂。2 制作(1 )实验用品 :1 0 0mL烧杯 1只 ,60mm表面皿 1只 ,2 0mm× 2 …  相似文献   
28.
一、一种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Cl2(g)=2HCl(g);△H=-184.6kJ/mol.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如下几点:1.需把反应热△H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并用分号隔开.△H<0或△H为“-”时,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或△H为“ ”时,该反应为吸热反应.2.需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用s表示,液态用1表示,气态g用表示.  相似文献   
29.
笔者以为,对于某物质与不同物质的混合溶液间先后发生反应的图象型计算题,其巧妙的解法应是:首先由题图确定出该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消耗的粒子数比,然后据此个数比将不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加合为一个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而直接根据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述的量的关系即可巧妙地获解.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