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这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提问教学中就表现为:自主设疑、合作答疑、探究拓疑,变学生“被动思考”为“主动求索”。由此,有效增强了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22.
章银杰 《考试周刊》2011,(89):215-216
当下,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高中“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更急需关注。本文就“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作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3.
一、如何科学“设疑”1.授课伊始设疑——导引学生入“戏”。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的课堂教学,应始终以设疑—析疑—解疑的思维训练为主线。譬若好戏开头,鼓乐齐鸣,自然能先声夺人。历史教学亦是如此。授课伊始,或创设“疑”境,或设置悬念,以此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由“疑”到思,尽快入“戏”。例如,学习《美国内战》前,笔者设疑:“1982年,美国政府举行了一次民意测验,要求在历届的40位总统中选出一位最佳总统,名列前茅的竟是平民出身的林肯。那么,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目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