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91.
三次函数是中学数学研究导数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可以这样大胆预测,三次函数在高考中将会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通过研究其图像性质,从而来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对于它的图像性质,比如它是否具有对称性等等,广大师生往往不甚了解.翻阅各种资料、杂志,我们发现不少的研究者仅仅从求导、求极值、求单调区间等角度进行一些浅表的探索,而少有对它作出实质性的评述.为此,笔者对它作了专门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而优美的结论,借助这些结论可以把握相关试题的本质,破解同类试题的奥秘.  相似文献   
92.
教材中样本估计总体的内容似乎很容易弄懂,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我们许多同学在整体把握上仍比较欠缺,往往误解、曲解一些概念的  相似文献   
93.
多项式函数对称性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项式函数是中学数学研究导数问题的载体,然而广大师生对它们的图象性质,比如它们是否具有对称性等往往不甚了解.翻阅各种资料、杂志,我们发现不少的研究者仅仅从求导、求极值、求单调区间等角度进行了一些浅表的探索,关于对称性却少有实质性的评述.为此,笔者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而优美的结论,算是从一角撩开了它那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94.
由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过程是:在所给区域内任取两数x1,x2,且x10即f(x1)>f(x2)故f(x)=x2+4x-3在(-∞,-2]上…  相似文献   
95.
数学教学中反思能力的培养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波斯纳曾提出过一条个体成长的公式 :经验 +反思 =成长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曾指出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可见波斯纳和弗赖登塔尔都非常注重反思在个体成长和思维活动中的作用 .事实上 ,大凡缺少反思的学习都是低效的学习 ,大凡没有反思的经验都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何谓反思 ?杜威认为它是“—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 ,心灵困难的状态 ,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 ,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和探究的行为 .”数学学习中的反思 ,是指学生对数学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明显段…  相似文献   
96.
函数f(x)=(cx d)/(ax b)(a≠0且ad≠bc)常常出现在各类试题中,人们通常以它为载体来考查函数内容,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图象等等,然而大多数同学对这一函数往往不甚了解,以至无从下手,难以抓住要害,其实它是由初中所学的反比例函数即双曲线经过平移变换而得,因此它也具备双曲线的一般性质.那么它有哪些性质呢?  相似文献   
97.
向量在立体几何的问题解决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灵活性,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中的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既丰富了数学内容,又拓宽了考生的视野,因而越来越广泛地被广大师生所青睐和重视.  相似文献   
98.
给构造法唱点反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构造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解题中的构造法是指依据题设的特点,假借已知条件中的元素为“元件”,依托已知数学关系为“支架”,构造出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沟通数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转换命题,使相关问题得到迅速破解.  相似文献   
99.
2006年的数学考纲在整体结构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局部有所调整、变动.从考纲变化的趋势上看,高考将提高对向量的运用要求,另外,对三角函数的要求也提高了一个层次,如将过去要求的"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改为了"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理科增加了"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文科增加了"理解圆的参数方程",但大部分调整只是在表述上进一步规范化,使之更贴近考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0.
数列问题是高考数学中的一棵“常青树”,可谓常考常新。2004年多个省市高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都与递推数列有关,但由于递推数列问题题型的新颖性、解题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式的抽象性,所以高考命题人常“乐此不疲”地去编制递推数列题,本文就概率问题中的两类递推数列,从求解策略出发作一例析,以期同学们能够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归纳出一般解题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