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借题发挥一词有大同小异的多种解释,一般是指借某事物为题发表自己对另外问题的真正意见或表达自己的真实心意。本文借用的借题发挥,引申为教育者捕捉和利用教育现场或者教育意外事件中出现的能够提升教育效果的信息物,因势利导,从而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根据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主动借题发挥和被动借题发挥两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状况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大多数思想政治教学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重教轻学。这种模式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拟从高扬学生主体性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实施对策谈谈对该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特殊学生可以开出一串名字,而且每个名字后面总有一些难忘的故事,我做了一些实际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实效。今年上半年,班上自称要学“马家爵”的李同学刚刚顺利毕业,下半年接手的班级上又有在全校享有“老大”之称的陆同学。  相似文献   
14.
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遇到的“特殊”学生可以开出一串名字,而且每个名字后面总有一些难忘的故事。今年上半年,班上自称要学“马家爵”的李同学刚刚顺利毕业,下半年接手的班级中又有在全校享有“老大”之称的陆同学。如今大半学期过去了,班风已有明显好转。本文将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关注这些特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5.
缪兴秀 《中国德育》2013,(19):71-73
说服教育是一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念,从而指导其行为的教育方法。在德育工作中,说服教育简单便利,但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所以教师要借助于说服教育使学生心悦诚服还真不容易。从一则案例说起早自修时,小周正"偷偷"地隔着学校的围墙买早饭,被当天值班的我"逮"了个正着。本想教育几句就让他回教室,谁知道小伙子脾气大,无论我说什么,他始终昂着头不予理睬。情急之下,也为了  相似文献   
16.
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会生存》在谈到本世纪学校教育时指出,儿童人格被分裂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世界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笔者认为这种情形同样适合于目前的德育状况。道德教育把道德和日常生活分离,于是便分别有了两套系统用于学习和日常生活。这种脱离生活世界的孤立主义德育的  相似文献   
17.
缪兴秀 《班主任》2009,(6):19-20
意外事件,指的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突然出现的、出乎意料但是必须迅速做出反应并加以特殊处理的不良事件。意外事件的处理往往考验班主任的智慧,处理得当,可以变为教育资源:处理不当,会导致教育失败。意外事件是教育难题,又是教育资源,只是没有“预约”而已。如果加以巧妙利用,意外事件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南京理工大学对2005年的新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岗前培训,学校对新教师提出了一条基本要求,“从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做起。”这条看似普通而平常的规定在高校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赞成者认为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一个老师如果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那怎么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和指导呢。质疑者则认为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并不现实。尤其对于课多的老师来说难度大,有的即使名字记住了也很难对上号,所以不应该强求老师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我仔细看了这则规定以及他们的争论,联想到自己的教学生涯,在这条要求上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记忆。  相似文献   
19.
近日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南京理工大学对2005年的新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岗前培训,学校对新教师提出了一条基本要求.“从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做起。”这条看似普通而平常的规定在高枝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赞成认为这是师德的基本要求。一个老师如果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那怎么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和指导呢。质疑则认为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并不现实。尤其对于课多的老师来说难度大,有的即使名字记住了也很难对上号,所以不应该强求老师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缪兴秀 《班主任》2010,(5):51-53
李镇西老师曾经说过:“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是任何一个班主任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精神素养和职业品质。”笔者在多年班主任生涯中,对此深有体会,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教育反思的内容及其在班主任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