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探讨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的关系,从存在效应、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三个方面,对两者关系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述评;阐述不同变量在两者关系间的作用;基于此构建整合框架模型,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2.
2005年的最后一天,新一届《江苏教育》理事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简要回顾总结了上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情况,并讨论议定了2006年的理事会活动。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陆岳新到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通报了我省新一年度基础教育的工作重点, 并且对名校与名刊联手,整合新的优势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3.
一、教学内容鲁洁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第七课《家乡的变化》(第二教时) [第一教时主要了解天目湖的历史,搜集相关资料]二、教材重构鉴于教材要求学生对家乡变化的认识过于全面和笼统,并不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材提供  相似文献   
34.
丁肇中教授曾经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正是兴趣推动了他从事的科研工作,并使他获得巨大的成功。中学教师应该从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去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35.
在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是对学生课堂上学习活动做出的立即反应,是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续学习行为的一种评价方式。应用好即时评价将会给学生创造一个"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情感的课堂""愉悦的课堂",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下面就是笔者在音乐课堂即时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36.
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怎样理解教育,就会怎样去实施教育,就会怎样去管理学校。参加工作的前二十年时间,我把教育理解为控制,对教育的基本假设就是:教师预先确定好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好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案和程序,然后教师按图施工,学生按章行事,以达成教师的期待。学校就像个工厂,教室就是车间,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产品的标准,教育教学的设计和安排就是生产的流  相似文献   
37.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是人类在各种探究活动中对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更是一种稳定的心理品质,所以说科学素养不是仅靠老师教就能培养出来的,而应是从学生的各种科学探究过程中感悟和积累起来的。因此,“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我们应在聚焦探究的全过程中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以《研究纸》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寻找问题,确定任务,知道干什么。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探究行为有了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38.
校本培训作为继续教育中一道极为亮丽的风景线,已愈来愈受到有关部门专家乃至老师们的重视。它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其目的是应用,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合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习惯上,我们把学校的校长和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等部门的负责人称为学校的干部,前者称之为校级领导,后者称之为中层干部。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历来受到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校长的高度重视。因为干部队伍是办好学校诸多因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就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因此,我们无论怎样强调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在“教育就是服务”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对学校干部队伍建设的价值取向、思路途径等进行了审视和自我批  相似文献   
40.
正现在的教育界有一种奇怪现象:几乎没有人会反对学校应该以"育人为本",但很少有学校(特别是初高中)真的以"育人为本",而是真心实意地以"分数为本";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谴责学校以"分数为本"的做法,但不少学校和教师都在勤勤恳恳地践行着以"分数为本";行政部门和媒体一方面高喊着"育人为本"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大肆宣扬着以"分数为本"的典型学校。这些迹象表明,"育人为本"已被潜规则,而这个潜规则正是"分数为本"。那么,"育人为本"何以被潜规则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