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当前综合课程设计的难点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课程建设是当前学校课程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它对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综合课程设计难点和策略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综合课程的特点与优势(一)综合课程的特点综合课程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综合课程的目标通常指向学生知识的增广与统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等。例如,广东省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就开设了综合理科和综合文科课程。其中拟定的综合理科的目标,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与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主要有三种: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是预设的,用表示学生发展变化的行为加以表述,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导向、调控等作用.生成性目标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随机提出的,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统一,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表现性目标关注学生在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时的首创性表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要实现这三类目标,教师需要具备教学目标的生成意识和关联意识,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力求三类目标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文化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变更,更是一场课程文化的变革,处于语文课程改革关键部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其文化形态的变革更是首当其冲。新课程呼唤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打破控制、守成、灌输和隔离的传统教学文化形态,构建统一、质疑、体验和平等对话的新教学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实践正在不断推进,但由于受到既往课程管理模式和考试制度等因素的制约,成效不理想。校本课程对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革新、体制变革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化校本课程实践是学校发展中不能忽视的一项工作。深化校本课程实践要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学校教育哲学建设、校本制度完善、办学特色彰显等内容,与校本课程实践有着方向上的一致性和内容上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延伸课堂”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养高素质的师范生,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弥补学校课程资源的不足,使学生学习的时空延伸到课堂、学校之外,从而有助于他们了解教育实际,获得实践性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西南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教师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尝试开展的"名著计划"等活动及其探索,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教材体系设计是教材编制中很有价值的话题。我国自语文单独设科以来,出现过多种教材体系:有的以语文知识为序,有的以文学史发展为序,有的以文体为序,有的则以主题单元为序。纵观这些教材体系,不论是语文知识、文学史还是主题类别,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序”,但是一经推敲就可以发现这些“序”中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缺乏系统性的。例如以文学史为序,表面是遵循了时间发展的顺序,但是各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语文课程内容则是杂乱的、繁复的,课程内容本身的“序”是模糊的。这种模糊性也会给语文教学带来一些困扰。  相似文献   
17.
经过十余年新课改的实施变革,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入深化阶段。常规化、反思性、自主性和多样性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阶段的几个新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校长作为学校课程领导者的作用更加突出。校长应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想引领者、国家课程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协调者和学校课程改革文化的创设者,承担宣传先进的课程理论,树立学校课改愿景;坚持正确的课程改革方向,坚定贯彻国家课程政策;健全学校课程改革制度,提升学校课程改革组织管理水平;持续组织开展学校课改活动;培育良好的学校课改文化等任务,切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某些方面有差距扩大趋势。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阶层差距等方面。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包括教育制度、教育体制、教育政策、社会分层及文化因素等。要确立公平理念、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注重均衡、侧重补偿,综合统筹、多管齐下地促进教育公平。政府是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者。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公平研究具有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强烈的现实关照性,在公平观上基本采用了罗尔斯的正义论体系,同时也表现出关注宏观层面多于中观和微观层面、关注起点公平多于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开放化、个性化和信息化等发展趋势以及学校课程的相对封闭性客观上要求学校课程社会化。课程社会化是指在国家的培育下,社会不断加强(提高)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能力,通过社会对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将学校课程实践的各个方面整合成基于社会的有机系统,使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能便捷地从社会中获取课程资源,在灵活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课程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在课程社会化实践中,社会作为课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课程资源的生产和流通任务。同时,学校课程实践的其他主体的角色也相应地转变:国家从课程开发者转变为平台建设者;学校从课程管理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教师从课程实施的承担者变成课程实施的指导者;学生从课程接受者变成课程创生者。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课程自觉是缓冲教师个体与课程实践彼此疏离状态的动态渐进过程,具有从学科课程的自知、理解课程的自省和开发课程的自立三个发展层次构成。伴随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教师课程自觉愿景的实现,需要在开放、民主、科学的课程意识中实现学科课程的思维转向,在理解课程的基础上创生个体课程语言体系及课程运作模式,在开发课程的尝试中不断丰富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