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教育经济学和教育发展的挑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美国经济学家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及工人工资的增加,揭示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他们的研究在现代社会学科中确立了一门新的经济与教育的交叉学科--教育经济学,并在过去40年中引起经济学界对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的兴趣,也推动不同学科重新诠释教育的作用.当然,在不同的社会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会有不同的结论.例如寇恩和安帝斯(Cohn & Addison)发现,上百个分析发达国家正规教育的收益率的研究都报告了正相关的结果[2],因此学者们和政界对增加正规教育的投资持积极态度;但对成人教育培训的报告并无规律可循.在发展中国家,对不同层次教育的回报率所作的数据分析,结果却各不相同.学者们试图说明教育投资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形态下对发展的影响,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理论.[3]这是极其富有挑战性的研究工作,也是人类对社会发展的理性探索.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层和弱势群体的继续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性人口流动使职业重新区分和组合,导致了社会阶层的重构。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新兴工商业实体,由于缺乏充足的职前教育培训准备,缺乏可利用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资源,居住的社区缺乏社会服务设施,他们长期陷入不利境地,成为弱势群体。教育有两重性,既可以促进一个人向上流动,也有社会分层和阻碍向上流动的作用。继续教育作为第二次机会,政府的投资和转移支付应该着重放在公共空间的建设,改善弱势群体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便于不同的教育服务机构和志愿者进入,为弱势群体提供切身需要的教育培训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分税制改革后,多数地方政府依赖上级的转移支付提供公共产品,本文重点考察转移支付如何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利用江西省多年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经过对模型形式、数据结构、变量内生等问题的处理后,作者认为存在"粘蝇纸效应",即上级转移支付对教育支出的影响大于地方自有收入的影响,县级政府更倾向于将上级的补助用于教育事业,主要原因在于样本期内专项转移支付占总转移支付的比重较大,由此直接激励了教育支出。  相似文献   
14.
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使中国深圳迅猛发展,大部分职工继续参加与工作相关的教育培训。本研究认为,在企业具有了经营自主权后,员工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追求职业抱负,因此非政府资助的教育培训系统将获得较大发展,以回应企业及职工个体的教育培训需求。本研究通过对深圳76家企业、3475个职工的调查数据,用多元选择模型考察职工参加与工作相关的教育培训模式的决定因素。职工参加教育培训有四种选择:参加企业提供的教育培训、去企业以外的机构接受教育培训、以上两种模式都参加或者都不参加。本研究发现,选择上述四种不同模式的职工在个人的文化象征性特征、与工作间有关的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以及其所属企业的经济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