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正>据称,在2014年的"两会"上,有关教育的话题比以往平淡得多,难以聚焦,与过去热议不休的"教育投入"、"去行政化"、"人才质量"、"学术腐败"、"自主招生"和"异地高考"相比,形成鲜明反差。我们不禁要问,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里,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之一的高等教育缘何少了话题?话题淡了,问题依旧,解题遥遥无期。中国高等教育继续踌躇满志、跌跌撞撞地发展着,有的问题解决了、有的问题潜伏了、有的问题规避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有的问题更大、更多了。于是,教育内外出现了对于解题的呼唤,公众不再满  相似文献   
12.
13.
通过对一个少数民族研究生的追踪访谈,确认了研究生教育对于提升少数民族研究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情感有着重要意义--个案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教育对少数民族研究生辩证地、理性地认知本民族语言文字、传统习俗和宗教信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情感并非自然而然导出少数民族研究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坚守及主动维护.由此可以推断,教育的目标是有限目标,而不是无限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速了玉溪师范学院"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所开设的课程及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传习馆"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起到的作用及其对地方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对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实地调研为基础,介绍了该校的办学理念和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及其实践方式,同时对当前我国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经验的方式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教育内在的生命力。当下,研究生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活力不足,学术理想淡漠,校园生活功利等现象;从生命哲学视角辨析,研究生教育应当具有发展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特质;而富于生命活力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学术理想,包容多元价值并重拾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行政权力的泛化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作者认为 ,目前我国大学组织中存在着“行政泛化”现象 ,大学学术管理在很多层面为行政管理所取代 ,并带来种种恶果。应当明确 ,大学就是大学 ,权术必须服务于学术 ,行政权力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术权力。为此 ,应当废除大学行政级别 ,精简管理机构 ,实行民主管理 ,依法办学 ,专家治校  相似文献   
18.
院校研究的主旨是解决院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服务于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这一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定位颇受院校管理者欢迎,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研究者的视线。作为院校研究工作者,只有透彻把握院校研究中理论与现实割裂的矛盾,才有可能化解存在于研究与实践之中“两张皮”的并存问题,从而为院校研究提供良好的研究方法和有效的分析途径。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割裂之表症、矛盾形成之根源、解决问题之途径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专业的眼光看,“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有效性与大学评价的根源性有关,需要从本源上对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再辨与反思。在评价对象上,“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意在教育事实,理应满足教育的基本规律;在评价目的上,“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旨在成人与创新,必须遵循人才与学术的根本逻辑;在评价内容上,“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重在内隐文化,应当关注文化的传承与积淀;在评价方法上,“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涉及综合的技术手段,无疑需要高度的专业判断。  相似文献   
20.
首先,我们需要就论题本身进行检讨:这个论坛牵涉到的主要概念称为"大学的学术精神".于是,我们有必要先围绕这个概念并对之本身进行厘清,继而才能为后续的议论提供一个可靠的支点.虽然这个命题似乎很"学术",但其实我们很容易掉进陷阱里去.原因是,当我们界定所谓"大学的学术精神"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成为柏拉图的注脚,或者说,是在拥抱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