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职称评审公正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论述了现行专业职称评审制度的种种弊端,分析了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公正评审前提是改进评委的组成方式,增加评审过程的透明度,建立评审的约束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82.
云南省普通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介评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性教育评价是当前高教评价研究热点之一,许多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相继建立了教育评价的社会中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中介性教育评价,在推动教育评价社会化、民主化、科学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我省对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起步较晚,对如何体现中介性评价的“中介”价值,如何建立、健全中介社会组织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拟透过对我省首次高等教育中介性评价──教务管理评价的分析,研究与探讨中介性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模式,同时,也对教务管理工作的一些现实问题作些思考。一、中介评价的实践与探索1、首次实施教育中介评价实…  相似文献   
83.
质量文化建设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对教育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在进一步明确教育质量、教育质量保障及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的基础上,高校可通过开展质量文化教育从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强化质量意识、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制度建设、完善质量控制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四个方面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4.
对新一轮学科排名热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科排名作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其功用有益而有限。此次学科排名有益于高校摸清家底、促进高校间的竞争、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和让公众了解高校;但同时也存在难以量化高校“育人”水平,评估指标容易导致高校同质化以及评估透明度有待加强等有限性。面对新一轮排名热,高校要积极而理智,化“外在功利趋向”为“内在理性自为”,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够持续推进学科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85.
董云川:“非介入”,也能研究吗? “评估后”研究有我们较为熟悉的“元评估”,也有“评估发展”研究,重心都是指向评估结果这一环节。结果分析不仅是满足于评估实施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从评估学理的角度去分析评估实施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同时也通过自始至终信息分类、编码、采集等手段,以各学校的评估信息单元为基础,最终对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状态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6.
制度化的教育离不开规训,而高层次的教育少不了个性。规训与个性构成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并存的两个相互对立、彼此矛盾,却又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概念范畴。两者之间的科学匹配与张力调适正是全面改善与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有赖于控制与自由的和谐并举。首先,要厘清规训的两面性,明辨个性的指向性;其次,要通过导师制度、课程体系、科学训练、学习评估等各环节的质量把关设定研究生教育的规矩与方圆;继而,要秉持严规而释性的原则,释放教育主体的创造天性,同时严守管理的规则底线;最终,通过他律,形成自律,实现自由,达成循规范而不逾矩、有才华而不“横溢”的研究生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87.
今天,我们之所以对大学的学术精神进行追问,确实是因为当今中国大学之学术精神出现了混沌、偏误和自我丢失。尽管探讨学术精神的意义不止是为了扭转颓势和挽救局面——如果学术精神的意义只是为了在出现问题以后解决之,那么关于学术精神探求的历史就不会与大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一样久远而绵延不绝。作为中世纪欧洲贡献给世界的三大文明之一——大学的诞生,带给人们的惊喜并不是象牙之塔的建筑实体,而是在于它奉献给人类文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与知识.正是这种伟大的贡献使之西方大学得以延续,而始终保持着它旺盛生命力的是其两大支柱——大学自治(大学独立)精神与学术自由精神。在这种学术精神的引领下,大学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现代性。  相似文献   
88.
89.
事物本身是绝对意义上的客观存在,而对事物的看法从一开始就已经成为带有主观色彩的相对的客观存在。因此,对任何问题的分析总难免彻底清除主观先见。在探讨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策略时,我们需要把握好理性的尺度,选取相对客观的分析视界,回避相对盲目的探讨误区。作为教育者的话语角度、教育的文化根源属性以及高等教育作为独立的运行事物,此三者理应成为我们研究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策略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90.
中国高等教育政治化基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综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各有其独特的生存与发展轨迹,但相比较而言,中国高等教育的政治化基因尤为彰显。仅就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而论,熊明安认为,除去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外,无论在哪一个发展阶段上都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1]:首先从培养目标来看,都是培养统治阶级的各级官吏和极少数科技管理人才。其次,从教育内容来看,从汉朝起,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规定了以儒家经典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教材。第三,等级性特别突出,入学的资格都有严格的规定,大都是官吏和地主的子弟,即使有少数市民子弟入学也只是点缀而已。第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