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0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1993年元月5日至10日,华中师范大学应珠海市香洲区邀请,组成了以邓宗琦副校长为首的考察组对香洲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考察。现对考察情况作一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与建议。一、香洲区社会经济震展现状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影响香洲区是珠海市县级建制的市辖区,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南接壤澳门,东水连香港,北毗邻中山,交通发达,环境优越,成为特区后,享有多种优惠政策,是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办实业、进行科研生产、观光游览的理想之地。自1984年建区以来,全区人民乘改革开放之春风,靠人聪政和之优势,大抓经济建设,使香洲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校发展目标定位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地方高校正确定位改革发展目标,必须着眼于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以自身优势为依托,客观评价其“能级”,科学定位服务面向,重点突出办学特色,把学校的改革和建设引入健康、高效、快速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对教育产生强烈影响。人们对此评说不一:有的认为给教育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有的认为给教育发展造成了“隐患”与“危机”。因而客观分析、全面认识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双重影响,对于我们采取正确的对策,扬长避短,兴利去弊,促进教育改革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无疑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的教师角色冲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全方位转型与教师价值观念变化加剧教师角色冲突的必然性及影响的二重性;进而从不同角度剖析了我国当前教师角色冲突的表现、成因及危害;最后提出了从社会、学校与教师本人三方面同时着手缓解教师角色冲突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生义原理>中对人的全面发展作了论述,他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恩格斯也指出:"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这里"全新的人"指的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并且马克思强调了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旧分工的局限及资本主义社会里童工的生活状况,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经济学的范畴,带有相当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作为教育学范畴的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所有方面的发展,指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下人的心智和人的身体各个方面和谐全面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展示.可是今天的教育本质被遮蔽了,教育成了国家和个人的经济工具,成了实利"俾女",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了一种狭隘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董泽芳 《职业教育研究》2006,(7):F0002-F0002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到2005年,高职院校已达800余所,占全国高等院校总数的60%以上。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河山。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既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又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彰显了其积极意义。同时也暴露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及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诸多缺陷。一方面。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大量智能型的高级实用技术人才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却又得不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因而。近几年社会民众对高职教育多持批评态度,改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呼声高涨。基于这种背景,周明星同志结合所从事的就学工作,撰写并出版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素质本位理念》一书。该书从高职教育的内核——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视角,对其内涵界定、培养理念和课程结构等方面表达了其创新之论。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方高校的最大特点是地方性,其价值定位在于立足地方,依托地方,全方位地为地方服务.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体系在于:增强科技创新力,服务地方物质文明建设;提高政治亲和力,服务地方政治文明建设;提升文化竞争力,服务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有三,其一是以教学强校为主体,突出科研兴校,奠定地方高校自身生存的基石;其二是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突出特色兴校,打开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瓶颈;其三是以服务地方为立足点,逐步面向全国,发挥地区高校向外辐射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综观世界高等教育分流的发展,其分流策略渐趋科学化:分流依据从偏重知识向综合选拔发展,分流方式从偏重考试向灵活多样发展,分流时机从进校分流向适时分流发展,分流比例从片面适应向动态平衡发展,分流次数从一次到位向多次选择发展。我国在发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还须从多方面努力促进高等教育分流策略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乃是我国基础教 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在相当一部分贫困山 区,人们却认为是“难 中之难”。巨大的教育 投入、浩繁的基础建 设、优良的师资配备 与严重的财政赤字和 教师“流失”等问题联系在一起,难免让人感到紧张与压力。然而,教育基础并不很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贫困山区罗田县,一跃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并且即将在全省贫困山区县中率先实现“普九”目标,她会给人们一些什么样的昭示呢? 据罗田县委、县政府介绍,他们的经验有三条:一是依法治教,二是抓住机遇,三是注重效益。我们曾经具体地考察过罗田的教育,80年代初期,他们的教育基础和经济基础还十分落后,全县人民花费了相当大的力气来解决“一无两有”问题。客观地说,抓“一无两有”正是促进全社会尊师重教的一个契入点,许多地方  相似文献   
20.
一、目的与方法从我国目前多数农村地区的情况看,实施初中后分流步履艰难,原因很多,但长期以来忽视对农村国民教育意向的调查研究,致使初中后分流在目标的确立及模式的选择等方面脱离民情,得不到农村国民发自内心的支持,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搜集和了解当前农村国民对初中后分流的意见,以便提出建议,我们于1991年10月至1992年3月在荆门市沙洋区与武昌县选取了四个乡镇,对不同阶层的农村国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2750份,回收2456份(回收率为89.3%)。经统计,被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