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教育   4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日本高校通过开放高校设施和资源、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及开发、组建科技园区等形式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表现出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合作关系长期化和双向良性互动等特点,其维护高校社会服务功效的成功经验可为我国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简述了国外农科专业学位的设置和我国农科专业学位设置的现状,就目前我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所涉及的学位名称设置、领域设置、授权单位布局、课程结构、教育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回顾了南京农业大学恢复研究生招生的初期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同时,开展培养方案制订、培养模式探索、学科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早期实践.  相似文献   
14.
对1998-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中涉农通用项目的分析发现,我国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中存在"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及"大学-企业-政府"两个三螺旋。在三螺旋的进化过程中,涉农企业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大学开始向创业型大学转变。创业型大学需要在"蝶形三螺旋"中稳定和成长。  相似文献   
15.
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是控制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过程中效果明显。同时,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完善,不断探索创新。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是需要通过不同模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驱动着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然而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存在认识高度不够、语言交流障碍和教育质量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新时代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变革路径,即政府应加强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顶层设计和配套实施制度建设,高校应明确来华留学“四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健全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输入—过程—输出—跟踪反馈”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升来华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近十余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扫描与问题探究,发现新时代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应实现由规模扩张的“量变”向提质增效的“质变”、“一部门多职能管理”的特殊化向“多部门趋同化管理”的资源融合共享和“一维学生身份”向“多维资源价值身份”转型。建议从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培养目标和教育管理的策略推进,强化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优化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的法治环境的政策保障等维度对新时代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制度重构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农业部教育司于5月11~15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了“全国农科研究生英语教学研讨会”,来自全国农科博士生培养院校的31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并收到论文20多篇。会议主要研讨农科院校贯彻《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具体措施;交流研究生英语教学及教材建设的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画像技术在当前精准营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其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线学习者的特征识别方面研究较少。文章从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准备、学习风格、行为特征四个方面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提出在线学习者画像描述的总体框架。同时,通过机器学习对在线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挖掘,文章分别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学习者画像进行建模研究,重点讨论了学习风格的建模过程,并通过对在线学习者个案分析,阐述了学习者画像在指导学习资源精准推荐、评估在线学习者学业失败或退出风险等方面的应用,为个性化教育实施提供了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20.
转型社会中技术治理模式渗透至中国大学学科建设的制度构建及其运行机制,使一流学科建设带有显著的政府驱动特性。其核心制度逻辑是以行政动员、项目制及二者相互渗透为核心向路,形成以行政权力为轴心,以频繁性政策指令为驱动,以层级化项目为依托,以问责评估为合法性依据的一元化技术治理体系。一流学科建设的技术化治理实践存在着固有困境,即非对称性评价及“制度化”与“去制度化”的内在张力。必须以变革大学制度为基点,通过转变政府支配地位、建立对等性问责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转变文化—认知基础为行动策略,实现一流学科建设制度的深层次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