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是新时期高考综合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职业教育优化类型教育定位的制度基础。在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的时代背景下,甘肃省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实践经历探索期、调整期和完善期三个阶段,初步形成“双向互通、五种模式、五轮滚动、四个统筹”的分类考试招生制度体系,未来改革要健全完善与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相适应的招生机制、与招生改革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建设机制、与国家发展相衔接的监督管理机制、与考生需要相联动的招生宣传体系,确保公平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多元化的招生宣传体系,从而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2.
为使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计划申报管理更规范合理,进一步提高在汇编、整理过程中的时效性和准确率,采用三层B/S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设计了一种基于JavaEE技术的计划申报管理系统,并对详细设计过程、实现方法及开发过程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3.
高校招生事关千百万考生和家庭的利益,是一项关系到全社会的重要工作,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选拔优秀人才的重任,是体现社会公平公正,事关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的重要窗口,本文以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实施招生“阳光工程”,对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4.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渗透职业教育的内涵,体现了现阶段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性质的综合性,同时也是农村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可以从实施新课程改革、强化“校本”课程建设入手,逐步推进、实现职业教育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35.
有无数雄辩的事实可以证明,改革开放30年间黄冈中学的教育实践堪称奇迹,人们甚至把这种奇迹称之为当代中国的"教育神话"。显然,对于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的揭示和解读,包括对它做一些理性的检视和反思,具有多层面的社会意义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6.
高考制度设计要主动适应和积极引导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这是当前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内涵和价值取向。高考改革对新课改的适应与引导,要从制度和方法、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入手,真正做到既积极推进,又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37.
长期以来,写作界对于论题的认识是存在着分歧的。有的写作教材在介绍议论文文体的特征时,只提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而根本不提及论题这一概念。这说明编者还没有认识到议论文中这一要素的存在。有的写作教材将论题与论点合二为一,认为论题即论点。这实际上是否认了论题这一要  相似文献   
38.
地方高师院校支持农村中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启动实施的。通过一年多的行动研究,黄冈师范学院与罗田县教育局共建农村中学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初现雏形;以推进农村中学课程改革试验为主旨、以校校学科对接为支撑的地方高校与农村中学教师共同体初步形成;地方高师院校支持农村中学课程改革行动初见成效,实验学校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本课题研究从当前农村中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出发,创新了农村中学课程改革支持体系与模式,在现阶段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示范性;同时,对推动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将产生积极、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下的高考制度,已经不能与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体制相适应,落后的高考制度与发展的高等教育实践之间矛盾冲突不可避免。因此应在转变高考理念的前提下,通过放开高职高专入学考试和提高研究型大学入学门槛,实行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高校招生考试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40.
在文学创作中,围绕着“文”与“质”这个问题,历代的文论家展开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虽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则不外乎“重质轻文”“重文轻质”和“文质并重”三种基本观点。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就提出过“重质轻文”的主张。老子说:“美言不信”、“辩者不善”(《老子》第八十一章)。明确地表示他不赞成文章有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