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2013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12.
研究性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20 0 0年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中增设了一种新型课程——研究性学习 ,要求一切有条件的中学都要开设。但开设研究性课程对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来说 ,还是新生事物。为此 ,本文结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以下简称“南师附中”)和金陵中学的教改经验 ,就如何构建研究性课程作探讨。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实践离不开课程理论的指导 ,科学地界定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把握其本质特征和课程体系结构 ,是构建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基础。关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学术界已经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课程计划也…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课程管理体制过于强调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和标准化,课程实施不能很好地与学生的生活、将来的就业需要、当地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其实践性、特色性、个性化体现不足。按照当今世界课程改革强调地方参与的趋势,江苏省在思想政治课程实施中特别注重地方特色的突出价值,增强课程实施的适切性,使之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以及江苏经济、地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课程的运作观是人们对课程运作实践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它支配着课程设计、课程实施 ,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研究性课程作为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新型课程形态 ,以及它与学科课程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 ,决定了其构建和运作必须有与其匹配的新的课程运作理念。仅仅掌握其内涵和具体操作方法 ,缺乏新的课程运作理念的指导 ,是不可能实现其价值目标的 ,也难以保证其正常运作。近期的大范围的研究性课程运作实践表明 ,研究性课程运作理念构建的滞后性 ,给其运作造成了极大困难 ,必须尽快构建与其匹配的新课程运作理念。追求卓越 ,尊重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15.
16.
研究性学习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 1.评价与激励、管理、指导相结合。研究性学习评价的效用不在于给学生的成果贴标签,而在于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激励、管理、指导,促进学生发展。研究性学习需要通过评价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才华,努力形成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通过给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结果一个比较权威的反馈,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正受到学校、导师和伙伴的关注和督促,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做,并使学生通过评价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宽容是一种爱,更是一种拯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两天,我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被深深地触动了!两年前的美国加州,两名少年恶作剧地点燃了一片林场,他们想象着消防警察灭火时的慌乱和焦灼,得意不已。可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名年仅22岁的消防警察在这一次的救火行动中不幸牺牲了,这名消防警察是在全力以赴履行职责时被浓烟熏倒后烧死在丛林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梦教育     
主题教育形式与内容均应丰富,让梦想引领孩子成长【本期话题】中国梦教育主题教育形式与内容均应丰富,让梦想引领孩子成长【话题背景】3月28日,教育部召开中小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强调,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是激发亿万青少年学生  相似文献   
19.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体验是以情感、价值、诀窍、习惯、信念、个人特技等隐性知识为认识对象和结果,以感受、直觉、意会等为认识方式的一种融课程和教学为一体的教育模式,亲历性、感受性、直觉性、意会性是其基本特征.以此含义来认识体验的教育价值,情感、价值、直接经验和隐性知识的教育就不再只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的副产品,而且也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和教学也就不再仅仅停留于显性知识的理性认知层面,它将在增进学生显性知识的同时,增进学生的隐性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与人格的健全、实践能力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具体来说,体验在新的内涵上重新回归教育具有下列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创业教育对于个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的的课程,其内容应包括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