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7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定位 ]《阿Q正传》在语言上非常有特色 ,尽管这篇小说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比如 ,写作背景和意图、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艺术特色等都是主要的教学内容 ,但通过把握小说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就更能够具体准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也能更好地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小说在语言的特点上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人物对话极富个性、简短和精粹。二是描写性语言主要运用白描的手法 ,议论性和叙述性的语言运用的多是杂文式的笔法。三是人物的语言富有特殊的戏剧性和戏剧效果。[切入 ]1 .回顾鲁迅小说的语言特点。重新走入《故乡》《…  相似文献   
52.
曹禺先生未辞世之前,有中学教师曾登门求教《雷雨》的主题,不料,老先生竟然说自己也不知道。是的,许多名篇的主题很难确定,有的甚至根本就没什么主题。但在中学写作领域中,主题却是重中之重的东西。没有主题,不可思议。为了更加清楚地认识主题,我们还是首先来看看主题的一般含义和要求。所谓主题,就是“作品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显示出来的并贯穿于全篇的基本思想”。(《文学词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主题是作品内容的核心,在写作过程中,“材料的取舍、情节的安排、结构的组织、语言的运用等,都…  相似文献   
53.
54.
写听课报告,首先是要听好课。真正听好一节课,要听出其优点和缺点,提出意见和建议。很多人记听课笔记,就仅仅是对课堂的记录,甚至只是板书内容,缺少起码的评点,更不会记下听课中优点、缺点和建议。听课笔记要有课堂实录,老师的板书、提出的问题等,但更要记下课堂里发生的事情,要记老师的教,更要记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55.
在江苏高中语文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的展示课上,我被邀请做评委,听了七节课,点评时我把我的观点概括成三个“终于没有”。就是终于没有听到语文教师让学生说出文章里写得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话,终于没有看到语文教师请班级所谓朗诵最好的学生起来朗读,终于没有出现只请语文课代表或班长出来回答问题的场面。因为在一般的公开课中,在更多的地方,在更多的语文教师那里,尤其是在公开课的教学中,这三句话应该是教学的流行语,是教师们所津津乐道的经典性提问模式。三种提问内容看起来有一定的技巧性,实际上充满了老课程的观念。  相似文献   
56.
关于语文教师素质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得1995年,您参加了第二届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谈钱梦龙和魏书生两位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学素质和艺术的文章获得了一等奖.我看后,很受启发,并从两位大师的身上想到了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语文教师的非智力和非教学素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所谓“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人称,它应该是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现的个人思想情感、写作意图及理念内容的总和。中学生作文不能忽略“我”的存在,应强化写“我”的意识,这对解决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文中写“我”的作用一、就作文结构而言。“我”在叙事性作品中的作用主要是安排写作内容和顺序。作者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出来,按照观察、认识和思考的顺序构建文章的基本框架。主要有两种类别:一是“我”即作者,这类文章往往包括自述性文章和书信、日记、游记等。二是通过“我”把故事讲给读者,“我”只…  相似文献   
58.
人说,他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他的论述,既有宏观描述,又有课堂点评;不拘泥于简单的教材教法解读,而是走向宏大的视野、课程的视角;但又易读好懂,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他知道,这一切都源于一节节精彩的课堂,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他坚信只有到教育的前沿阵地才能认识教育,课堂是教育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59.
赵宪宇给曾宪一的信 尊敬的曾老师: 您好! 经常在报刊上看到您作文教学方面的文章,读后得到很大启发.现在,人们对作文中"抄袭"现象谈论得比较多,下面我讲几点看法,期望得到您的指教! 2000年和2001年高考作文,据说是都出了不少"抄袭"之作,"新概念"作文大赛,也有的评委对上佳的作品持怀疑态度,认为有照搬嫌疑.我不是主张"古今文章一大抄",但一般情况下,确实不能随意冠以"抄袭"的帽子.  相似文献   
60.
前些年,供料议论曾是高中作的当家菜,作训练的主线就是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各种语报刊上只要是作教学的章,也大都是谈供料议论的特点及训练方法的。但由于过分强调“提炼观点”而走入了极端,近几年开始转向了“话题”式作。所谓“话题”式作,就是针对一种现象或事物,自由命题进行作。这类作题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虽然说在写作上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度,但不少师生认为,“话题”式作太空太虚,难以把握,不知如何进行训练,也因此而放松了训练及要求。针对此,本旨在就“话题”式作的特点和训练方法、途径进行一些探讨,以求在写作训练中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