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蜜日是七曜日之一,即太阳直日,其意原是摩尼教的星期日和持斋、礼拜吉日。从《宿曜经》的描述来看,"蜜日"还是密教修持密法仪轨的吉祥日子。相较而言,敦煌具注历中的"蜜日"旨在表达趋吉避凶的择吉观念,因而展示更多的是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适宜事项,难以体现宗教"圣日"或"吉祥日"的意义;具注历中的"蜜"字标注,有可能是二十八宿注历的一种特殊方式。  相似文献   
22.
赵贞 《寻根》2008,(3):33-39
敦煌文献中,我们常常在一些行政文书、书信和物资消费账目中看到各种非常形象的鸟形押记和图案,作为某人身份和署名的一种标记而使用,法国学者艾丽白(DanielleEliasberg)称之为"鸟形押"(<敦煌汉文写本中的鸟形押>,<敦煌译丛>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由于鸟形押使用的时代为10世纪中期归义军曹氏统治敦煌以后,因而成为曹氏统治敦煌的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23.
赵贞嫱 《陕西教育》2010,(10):17-17
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以“爱”为切入点.把“爱”渗透到班级工作的始终.其次要以“管”为着眼点.用科学的方法去管理.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心理素质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赵贞 《家教指南》2003,(4):52-57
本文概要介绍了沙州归义军交通中原的数十件敦煌文书,从中揭示灵州道对于维系中西交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文中关注朔方韩氏的相关活动,进而强调朔方节度使在中西交通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国家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以高等物理化学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为例,以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以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体系和创新培养机制,构建了集散式教学、三段式指导、分类式培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研究生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以探索一条符合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和选拔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6.
戊己校尉是两汉设于西域的屯田官之一。但何以以“戊己”命名?其职能为何?本文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古代五行学说入手,认为“戊己”在五行中属土,居中央。因而对酉域诸国而言,“戊己”一词被赋了“中央”之意,戊己校尉代表中央行使汉王朝对西域的管理权。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戊己校尉的职能。  相似文献   
27.
低能耗健康建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分析了低能耗健康建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8.
天祐四年哀帝<禅位册文>中的"彗星三见",由于星占学中赋予了除旧布新的象征意义,因而被汴帅朱全忠得到了绝好的利用.即借彗星的出现,朱全忠挟持昭宗迁都洛阳,并伺机除去了昭宗身边的心腹和亲近侍臣,进而铲除了他在政治上的反对者即唐王朝的宿老重臣,唐代帝王由此处于朱全忠控制之下.从这个意义上说,"彗星三见"的背后,其实曲折地反映了昭宗、哀帝与朱全忠之间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29.
S.P12是公元9世纪末在长安东市“大刀家”店铺刻印的一件历日残本,参照 S.P6《乾符四年具注历日》,可知 S.P12渗透着浓烈的“阴阳杂占”元素,其中杂有周公五鼓逐失物法、周公八天出行图以及“八门占雷”三方面的内容,据此进行失物、出行和年岁光景的推占,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起着“决万民之犹豫”的作用。晚唐五代,民间私造、印历之风屡禁不止,某种程度上应与私家历日渗透的禄命推占和趋吉避凶内容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农村学校作为乡村文化的聚集地和发散场,对乡村文化的维系、再造具有重要价值。然而2001年以来开展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却将衰落的乡村文化推向更大的危机。农村学校的消失使乡村文化的延续与传播、更新与再造失去了载体,也使乡村学生在失去精神寄托的同时失去了对乡村文化的尊重。在城市文化霸权下,乡村文化将会变得越加贫困,逐渐走向荒漠化、空心化。为缓解乡村文化危机,在"后撤并时代"应坚持公平的价值取向进行撤并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撤并地区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