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580篇
科学研究   240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51.
作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传统DSP课程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验课时不足、实践周期较长,导致学习效果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款以TMS320F28335为核心的DSP “口袋实验室”,并包含仿真器功能模块可有效拓展学生实验场所。“口袋实验室”提供的扩展模块实现低压两电平逆变器,实现单电阻采样重构三相电流实验的硬件支撑。通过“口袋实验室”,学生可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缩短从理论学习到实践的时间间隔,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52.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差异体现在培养目标、人才定位及特点等方面。针对西安翻译学院学生的现状及实际,进一步实施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因材施教,需采取勤业、敬业,放下架子、亲近学生,删繁就简、删难就浅,精讲多练,师生互动,表扬与批评,主动与班主任沟通,集体备课等措施。  相似文献   
953.
<正>我家孩子说话晚,吐字不清楚,在锻炼孩子语言表达方面,我也经常带她多接触小朋友,多进行语言的交流与输出,并且经常和她一起阅读,但是效果还是不好,对于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什么好的办法吗?—一位家长的困惑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让孩子多说以外,更离不开丰富的词汇量、较强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语言游戏,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完成这些积累,从而让他自信地表达。在实践过程中,语言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在兴趣的驱动下,孩子从认知到理解再到表达,将词汇、词类、语句等综合到一起,提升了语言的文化素养和基础能力。  相似文献   
954.
【目的】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识别是统筹村庄规划的前提与基础,基于村民出行行为特征划分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能充分发挥乡村振兴中人的主体作用。【方法】以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可镇)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探讨村民出行行为空间联系特征,基于联系强度与程度中心度组合特征识别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并提出不同发展类型居民点乡村振兴路径。【结果】(1)可镇村民日常出行构成中,社交占比最大,其次为购物、学习,医疗与工作占比稍次,旅游占比最小;(2)可镇农村居民点联系强度空间分布不均,呈中心向外围辐射的网状结构,建制镇为区域网络中心;农村居民点程度中心度总体较高,其主要分布于交通线与建制镇附近;(3)将可镇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划分为城郊融合类(20个)、特色保护类(9个)、集聚提升类(44个)、一般存续类(49个)及搬迁撤并类(58个),结合地域实际提出各自乡村振兴路径,并顾及村内联系强度为搬迁撤并类居民点提供搬迁参考方向。【结论】考虑村民出行需求识别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有利于精准定位、分类施策推进乡村振兴。本文可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类型识别及村域尺度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55.
范奇 《复旦教育论坛》2022,20(4):39-47,58
按照行政法视域下的组织法规范要素逻辑,高校治理权的规范类型可划分为“党规法”“国家法”和“校内法”三个系统。“党规法”通过对高校行政进行价值引领与提供政策依据为治理现代化确立政治方向,并在体制设计和制度重塑机制方面实现党和国家的意志。“国家法”从主体的赋权与落实、行为的风险防控、程序的尊严实现及实质性化解纠纷四个层面明晰与健全高校行政法治机制。“校内法”通过公法契约赋予高校内生性发展与自我合法性地位,匹配法人治理与创新机制推进法人化治理结构与监督机制更新。系统性地把握治理权规范类型,有助于加快我国高校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