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重庆万州作家欧阳玉澄的长篇力作《巴水苍茫》尽显20世纪峡江的百年沧桑,洋溢着浓郁的民俗风情,散发着鲜明的地域气息。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峡江船帮的百年兴衰与沧桑巨变.是引领读者走进中国第四直辖市——重庆民俗文化的又一扇窗口。读者可以从中品味到独具特色的川味语言,领略到苍茫巴水的人物变迁,感受到峡江古镇的创业艰难,啼听到韵味悠长的川江号子,触摸到库区移民的内心脉搏。  相似文献   
22.
“虚实”作为古代核心元范畴,充分体现传统美学和文艺批评的民族特色,它涵盖文学、绘画、书法、戏剧、音乐等领域,在世界、作家、文本和读者层面均有其涵义和表现。在当今很有深入挖掘和现代“转换”的必要。它具有浓郁的诗性特征和深厚的创作土壤,是文学实践经验的归纳,同时体现古代士人的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它在作家创作、艺术手法及读者接受等方面,都对当今的文坛和文化有着一定的针砭作用。  相似文献   
23.
重庆作家王雨2005年推出新作<水龙>,近年来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耐人寻味的长篇小说.本文运用叙事学理论对小说进行分析与透视,并紧密结合文本对传统章回小说的借鉴争发展,以及对巴渝地域民俗文化的全方面展示,对其创作得失作些分析,挖掘这部小说的多重魅力,看看究竟是哪些因子使<水龙>在新世纪之初深得读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24.
清初叶燮在写作诗学著作《原诗》时体现出的阅读经验、方法和策略等,对当今读者具有很强的启迪价值,值得承传和借鉴。重视古书、继承传统,在阅读和品评中点面结合,既有面的整体摄入,又须有小切口的深入,精专与广博相得益彰;视文本为有机的生命整体,在阅读中重视整体性的审美感知和反复“涵泳”;体察作家的内心世界与创作心态;突破个人一己之经历与情感,将之升华为一种人类或群体普遍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5.
中国文学批评史中的“虚实”范畴源自老庄“有无”论,《周易》和《老子》赋予其深刻的辩证思维,这些是先秦时期虚实产生的哲学根基,也为虚实在魏晋和唐宋的发展与演进奠定了基础。这期间虚实内涵的推进离不开先秦《诗》《骚》及散文创作的铺垫与实践。虚实作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核心的元范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艺术创作手法,自古既有其萌芽,先秦时期文学创作中的比兴、象征、具象等手法是其不自觉的运用。从哲学的高度来看,文艺虚实结合具有必然性。《诗》《骚》中的比兴、象征手法是后世“虚实”的“隐形”替代和早期“胚胎”。“虚实”产生前后与秦汉政论说理文及汉赋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人物品评作为汉末魏初一种特有的时代风尚,在魏晋六朝时期经历了从政治性到哲学性和审美性的转折变化。而后者从作家的创作个性、文学情感的张扬、人物与自然美等方面,对魏晋六朝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入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