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3篇
科学研究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52.
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病理现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引发了一系列教育病理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城市发展模式选择中的教育缺位;城市快速发展带来教育结构失调;城市财富的不断积聚加剧城乡间教育不均衡;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导致教育规模与效益的矛盾更加突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成为城市难以克服的痼疾;“城市流行病”引发的“大学城热”;城市化使农村优秀教师进一步短缺。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3.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对学和个性的张扬。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而是教师处于一种“独裁”的地位。上海一些中学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发问,反映了师生关系的调整和变动,反映了人们对以往教学的不满,也反映了人们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期盼。  相似文献   
54.
郑金洲 《中国教师》2008,(11):16-18
<正>改革开放30年间,课堂教学研究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而逐步走向深入。在这些研究的推动下,课堂教学的形态改变了,师生交往的行为改变了,课堂教学研究自身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的地位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
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还是教育实践研究,似乎正出现这样一种趋向,那就是关心当下具体的教育问题,单一的教育实际,片断的教育事实,零散的教育观点,我把它称之为“碎片化”。  相似文献   
56.
教育反思——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教师是感性的实践者还是理性的研究者,其根本区别在于他能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教育反思作为教师的基本研究行为,其涵盖范围甚广,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等都应包括在内。本文教育反思的概念是从狭义上使用的,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它不同于日志、叙事的一般性记录和白描,也不像案例有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而是在记录教育事实基础上所进行的思考和评判。这种形式在教师的教育研究中占大量比重,尤其在研究的初期。教育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  相似文献   
57.
始于上世纪末的新课程改革,已逐渐走进了学校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教师与学生的行为,重新规范着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但是,若仔细考察,不难发现,新课程至今并没有真正在课  相似文献   
58.
校长教学领导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长领导力指校长在学校领导实践中提出教学愿景、引领教学变革、促进师生发展的影响力,主要表现为教学价值观的塑造力、教学总目标的设定力、教学核心问题的捕捉力、教学组织的指导力、教学条件的保障力、教学质量的评估力。在学校生活中,校长正确地认识自我是提升教学领导力的前提条件,增强综合素养、注重实践锻炼是提升教学领导力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9.
全球化使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带有一定程度的全球特征。全球化对教育意味着什么?教育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定位?教育怎样培养“国际人”?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今天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0.
“校本”是什么,颇难给它一个明晰的界定。其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因此,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意指要树立一种观念,即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