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自我认识是远程学习者开展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前提,也是学习者实现自我管理的基础。本文讨论了远程学习者自我认识的内涵、范畴与意义,根据远程学习的实际,从学习意识、学习需要、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优势智能和元认知等七个方面探讨了自我认识的指向和方法,以期为远程学习者的自我认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2.
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核心。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的灯塔。在数字化学习时代,信息素养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也是一个人学会学习的主要标识。近40年来,国内外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标准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信息素养的内涵、意义和构成,回溯了信息素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标准。在综合诸多信息素养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十大标准,以期为学习者提升信息素养或学习能力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参照。文章认为,在终身学习时代,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个"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社会,更是一个"个个善学"的社会。只有引领和促进学习者掌握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学习能力,学习者才有"善学"的基础和可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才有最根本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23.
文章将数理统计的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即利用频率直方图和理想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分析学生的考核成绩,帮助教师审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满足教学计划中关于课程培养的目标,并进一步给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24.
学习模式的变革取向与预期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学习模式类型的性质和价值,论述了当前我国学习模式变革的基本取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走势,分别从目标取向、学习理念、学习任务、评价倾向、教学方式、学习情境、学习分组、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和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描述了学习模式变革的十大预期特点,以期为认识和探索学习模式的变革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意义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25.
电子学档是远程教学中促进学习反思和评价的重要工具,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过程。本文论述了将电子学档引入远程学习评价的必要性、效用性,提出了电子学档的创建方法,分析了电子学档作为远程学习评价工具的不足。  相似文献   
26.
多元智能课程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理念,探讨了多元智能课程开发的形式、模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并提供了一个多元智能课程开发实例,以期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7.
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20 0 0年 ,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要把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 ,同时作出了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决定。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 ,对江西南昌市的部分中小学教师现有的信息素养状况进行调查 ,旨在对这一宏大的培训工程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8.
未来社会冲击最引人注目的是,信息社会的逐渐逼近给新一代带来多方面的心理压力。为此,未来教师对言传身教以及塑造环境的教育功能等方面,尤得费一番功夫与心血,确立新形象,为新生代的精神之旅导航。●未来教师要有一幅轻松自如的精神形象,面对机器文明操纵的错综复杂的多元社会生活方式,有如云鹤清闲,喜悦长留心头; ●未来教师要有一套美化儿童成长环境的专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从社会-文化观的角度描述和分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框架.文章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必须考虑四个维度:学校结构、课堂动力、教师信念和学生行为.学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就必须在上述四个维度实现从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属性向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属性转变,这种转变是协同并进,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30.
作为建构主义思潮的重要流派之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主要强调意义的社会建构,学习的社会情境、社会互动以及协作与交流等.这些主张与网络学习的策略设计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本文旨在通过阐述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揭示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网络学习策略设计原则,揭示社会建构主义在指导网络学习策略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