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特校")教师的专业伦理是其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对特校教师专业伦理体系进行构建,得到包括专业忠诚、专业坚持、专业友善、专业自持等七项专业伦理特质及31个具体反映专业伦理表现的条目。对来自东、中、西部24所特校的731名教师进行专业伦理调查,结果发现:(1)特校教师专业伦理总体水平很高,但专业伦理各特质发展不均衡;(2)特校教师专业伦理水平因性别、学历、专业背景、任教类型等不同而表现出明显差异;(3)专业喜好和专业年龄对特校教师专业伦理普遍具有预测功能,专业能力对专业忠诚、专业坚持和专业自持有预测功能;(4)特校教师的专业勇气、专业自持能正向预测专业好评,但其专业坚持、专业共生将负向预测专业好评。  相似文献   
32.
科研型教师是中小学教师一个新的角色定位.这个角色是围绕所从事的教学工作来进行的,目的是培养教师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从职业特点出发,中小学教师科研具有辅助性和渗透性.辅助性是指教师科研辅助和服务于教学;渗透性是指教师科研散布在教学活动中,不具有独立性和专门性.基于这种分析,中小学教师科研适宜从事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指小而典型的问题,简言之,就是那些有价值的小问题.教学中大量存在这种有价值的小问题,但教师要么凭经验去解决,要么轻视或忽略,致使这类问题难以被科学解决.其实,正是这类微型课题的研究才能够很好地和教学融合在一起,在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当前周内学习迁移研究的现状,总结我国近年来学习迁移研究中存在的四个问题:(1)迁移研究的本土化问题;(2)迁移研究中的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问题;(3)关于迁移研究中物理的或社会的情境因素;(4)学生的迁移能力的培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4.
阳泽 《四川教育》2014,(10):24-24
课堂评价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必然环节,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不能当作是简单和随随便便的活动.为了提高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人们在不断探究着课堂评价的合理形式,谋求课堂评价的范式转型,从植根文化传统和体现文化诉求视角建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应体现中国的待人接物文化.  相似文献   
35.
关于表扬的研究由来已久,大众对表扬的普遍观念是表扬能够使儿童产生更强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我评价。经过心理学家的调查与分析,不同类型的表扬对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归因取向表扬和信息取向表扬的分类出发,对中外有关表扬和动机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发现不同的表扬方式,对儿童的动机和其他方面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掌握表扬方法,恰当的运用表扬,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36.
曾经,就任中小学校长或是因为教学业绩突出,或是因为组织才能优异,或是因为学校创收行家。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教育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中小学校长要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原有中小学校长的素质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与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校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时代呼唤教育家型校长的出现。教育家型校长有别于以前以技术见长的校长,他们以教育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37.
班级教学要面对和处理复杂的学生差异问题。在对学生差异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发现传统班级教学与学生差异关系的紧张源于班级教学对学生差异作了错误的处置。应以“深度了解学生差异”为前提,并以“平等”“特色”和“资源”为导向,坚持“求同与求异相结合”和“认可差异和改变差异相结合”,促进班级教学有效调控学生差异。  相似文献   
38.
教学习惯伴随着教师的教学经历,蕴涵有教师内在的教学信念和积存已久的教学经验,它是教师个人的教学经历、文化人格和群体的教学传统等复杂因素相互凝结与渗透的结果。课改背景下,我们在注重促进教师角色转换和专业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教学习惯在教师成长历程中的特殊作用。教学习惯在形成之初是对某种教学行为的选择或接受,如果这种教学行为是合理的,那么坚持这种行为并不断补充和修正,形成的教学习惯就会对教学行为和成果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最初选择的教学行为是不合理的,那么坚持这种行为形成的习惯就会对教师以后的教学行…  相似文献   
39.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学校课程已由单一的基础型课程扩展为与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者并存.随着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等新型课程的兴起,新型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也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并受到重视.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参与,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多种方式求得知识之根由与突破,以养成学生的探究心向和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与策略.作为三种课程可共适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共性,即重视认知过程的曲折性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结合;重视巩固知识与拓展知识的结合;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摸索的结合.而在具体的课程形态里,探究学习又有它不同的任务和方法.  相似文献   
40.
论学习中的短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的教育中 ,历来盛行一种观念 :学习应“扬长避短”。倡导学生在学习中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本无可非议 ,但提出学生应对自己的“短”采取逃避乃至遮掩的态度则有待商榷。这种将“短”单纯视作“缺点”而加以鄙弃的认识是静止而机械的 ,它没有看到“长”与“短”是辩证的 ,在事物发展的历程中 ,“短”是无法逃避的一个发展阶段 ,发展的本质其实是对“短”不断的超越。因此 ,认清“短”的意义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充分说明“短”的意义的是一种称作木桶现象的短板效应。具体是指 :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