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语言具有模糊性,“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隐喻性的;它不是直接描述事物,而是求助于间接的描述方式,求助于含混而多义的语词”。言语作品是作者借助隐喻性的语言表达其复杂情感的产物。汉语言文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其意象性更为明显,加上作家在表情达意时故意追求“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因而赋予作品以极大的模糊性。在阅读言语作品时,读者要透过确定、单一的言语形式,把握不确定的、丰富的言语内容,非靠揣摩、体验不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充分体验的时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让他们沉潜于作品中,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而不能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更多的是搬用教参上的)强加给学生。有人形象地用“吃饭”和“输血”来形容学生主动建构、积极体验与学生被动接受的本质区别,“学习犹如吃饭,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选取和吸收过程;吃饭以后,各种营养成分有机地组成促使机体发展成长的养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