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4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也即文章内容的组合排列形式。它是作者按照一定的写作意图和主题表达的要求,将选定的材料妥善组织、串联成有机整体的一系列手段、方式和方法。 结构在文章写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一)结构是写作中的重要步骤。不论撰写任何体裁的文章,占有了充足的材料,提炼了明确的主题,并不等于就有了文章,还必须将材料进行组织安排,确立文章的骨架和格局,使材料、主题有所依附,获得充分表现的形式,构成有机的整体,才能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这好比建房,备齐了砖瓦木  相似文献   
72.
就一篇消息而言,导语点出了最主要或最富有特色的新闻事实,揭示出主题思想,而要详细回答由导语提出的问题,阐明新闻事实发生的前因后果,并让读者接受事物中蕴含的、作者企图说明的观点,那只有依靠主体部分去完成。主体部分担负着全篇的“躯干”重任,它应紧扣主题,呼应导语,以充足而有说服力的材料,对导语中提及的新闻事实进行阐述、解释、说明和补充,使新闻的事实清楚详尽。正如穆青所说:“消息就像一个人,导语是人的脑袋,主体是身躯,脑袋精神了,身体再壮实灵巧,就显出活跃劲来了。”由此也可看出主体在全篇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 那么,怎样写好新闻作品的主体呢? 一、主体部分要有充实、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73.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下简称“八荣八耻”)胡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在全国上下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广泛共鸣,一个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热潮迅速形成。荣…  相似文献   
74.
细节,犹如新闻精品中的珍珠、玛瑙、美玉,它逼真、闪光、小而精巧,瑰丽动人。尽管看起来是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却生动活泼,小中见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往往成为新闻事实或故事情节中最真实、最精彩、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也是新闻精品中最能说服人、打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难怪有人把新闻细节称为“新闻的细胞”,“通讯的血肉”了。而事实上,一篇传世的新闻精品,都有一两个、两三个精彩感人的细节。因此,我们在新闻采写中,不可不重视对新闻细节的潜心捕捉和着力表现。 选用最能揭示事物本质的细节 细节是组成情节最基…  相似文献   
75.
作为一篇新闻精品、佳作,不仅要立意深刻,内容高雅,而且要结构新颖,写得精彩,字里行间溢出文采,读之琅琅上口,让人爱不释手。然而,目前报刊上的许多文章和新闻,却写得平平淡淡,读来无味无采无奇,不那么吸引人,缺乏可读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缺少文采。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这么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能持之久远呢?  相似文献   
76.
巧设文眼     
  相似文献   
77.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后来将其借用到章写作上来,成为一种描写人物或景物的技法。  相似文献   
78.
79.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保险经营和服务必须遵循诚信原则。但由于种种原因,失信现象在各保险公司从业人员中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保险业的形象,践踏了保险业最宝贵的诚信原则,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诚信经营的危机已成为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屏障之一。本文在分析失信现象的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诚信建设的措施:加强教育,提升营销人员的素质;提高认识,树立保险业的整体形象;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同业合作等。  相似文献   
80.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新闻在报刊上的地位愈益重要,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然而,大量的经济新闻,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显得呆板、枯燥、乏味,不那么吸引人。因此,怎样把经济新闻写得情景交融,引人入胜,实在是一个不可不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那么,怎样把经济新闻写得生动有趣呢?依笔者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