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15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近几年来,对“智力”一词的应用多起来了,对“非智力因素”问题的讨论也远未结束。但“智力”究何所指,则人各有仁,莫衷一是。这在心理学史上也是一个长期纷争的问题。与“智力”密切相关的“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我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体系是沿用苏联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划分标准,把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知识来源作为划分标准,至今仍未跳出这一“标尺”。启发式教学法建立在多学科的基础上,既有其独有特征,又是开放的方法体系。以启发式教学法为基础建立我国教学法的新体系必将有助于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能源资源的数量、流动与功能分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导能源资源在中国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保障中国区域能源资源的可持续供应,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能源资源区划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能源区划研究起步较晚,从区域尺度系统探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本底、区际流动,并据此进行能源资源供给区划编制的研究成果较少,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上述7种能源资源,开展了能源资源本底、区际流动以及区划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显示:①从能源资源本底来看,位列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量前五的省(区、市)所占比例依次为72%、71%、86%、74%、60%、73%和39%;②从能源资源流动看,煤炭资源省际流动范围广、规模大;原油省际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北油南运,天然气流动范围较小,主要表现为西气东输;③从能源区划与定位看,煤炭资源划分为国家煤炭基地、地区煤炭基地和煤炭汇集地;原油资源划分为原油主产区、原油接替区与原油汇集区;天然气资源划分为国家天然气基地、地区天然气基地与天然气汇集地;水电资源划分为国家水电基地、地区水电基地和水电输入地;太阳能资源划分为国家太阳能发电基地、地区太阳能发电基地及不适宜开发地;风电开发划分为国家风电基地、地区风电基地与不适宜开发区;非粮生物质能划分为大规模开发区、中小规模开发区、不适宜开发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地关系的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涛  沈镭  高天明  薛静静 《资源科学》2012,34(7):1192-1199
自20世纪90年代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全面启动以来,澜沧江流域(即湄公河上游)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作为研究区,以人居环境作为研究内容,在明晰人居环境概念,建立基于人地关系的人居环境分析框架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澜沧江流域56个县(区、市),借助因子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对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时空演进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格局上看,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由南至北等级递减;从时序演进上看,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②近10年来,基础设施在人居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步被经济发展因素所超越,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能源资源的稀缺性和战略性不断增强,社会经济与提高能源效率协调一致发展日益受到重视.论文通过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2000年-2010年)和能源效率水平(2000年-2009年)进行系统的评价,借助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两者发展过程中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及协调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和能源效率高水平区都呈线状分布,两者都具有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协调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越高,高协调度区域表现出沿海、沿江分布的特点;③高协调度省区由点线状向线状和面状扩展,东部沿海、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北地区省份协调度增长最为明显,东北、长江中游、和西南地区省份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6.
教学本质研究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关于教学本质研究 ,大都将教学本质研究等同于教学过程本质研究 ,其根本原因是将教学过程的本质着眼于实在“过程”的动态性 ,它同静态的、抽象的一般“教学”的本质无根本区别。根据国内学术界两种教学本质观的分析 ,认为教学本质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同时还是一个实践问题 ,在新的时期应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高天明 《师道》2006,(8):23-24
东亚和非洲的很多教师和管理人正在为差异教学的基本问题争论不休:差异教学就是要准备23份不同的教学计划吗?教师怎样才能有这么多时间?教师怎样公平地评价学生?教室里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课改困惑     
当前中国社会的利益分配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沟通机制、社会流动机制及社会保障机制等发生着转换。机制转换导致了经费投入、舆论环境、诚信等问题的产生和激化。  相似文献   
19.
靳玉乐、艾米等同志认为:在课程改革中,必须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新课程改革要借鉴国外教育成果,但借鉴不是“移植”。我们要批判地借鉴国外的课程理论和经验,梳理我们传统的课程思想,吸收国外一些先进的课程理念,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以本土化的方式澄清各种概念、观点,形成自己独特的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方法的“西化”近代中国海禁打开后,外来教学方法开始引进中国,这些教学方法是作为中国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立面而被引进和推广的,其代表是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可以这么说,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对我国的影响极深,特别是在正规学校教育出现之初,简直被视为“科学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