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4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3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论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制度具有突出的自身特点,它的基本类型是二元权力分离适度渗透型,它的基本定位是基层学术组织学术事务的决策机构,它的核心职能是治学。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是“教授治学”。“教授治学”并不是对“教授治校”的否定,而是目前对中国大学教授委员会核心职能更为准确的表述。“教授治学”的内涵是对学术事务包括学科、学术、学风和教学进行管理与决策。  相似文献   
102.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教育思想随着儒家学说的西传得到欧洲有识之士的价值认同,欧洲中世纪神学权威在儒学文明的冲击下发生了动摇。儒家"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选贤与能"的用人之方,"有教无类"的全民教育观等,对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了积极影响。回顾孔子儒学在西方传播的历程和对欧洲启蒙运动及近代文明的影响,可以看到儒家文化教育在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普世价值,可以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有助于加强优秀文化教育精神传承,丰富当代文化教育内涵。  相似文献   
103.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办学实践美具有多重向度:在大学改制中具有崇高之美,在营造学术氛围中持有和谐自然之美,在办学过程中富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之美。蔡元培办学实践所蕴涵的美学价值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特征及趋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是在20世纪前后教育大发展对管理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引借企业管理理论到整合创新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在吸纳中融合发展,在层级整合中提升,在服务实践中创新,在理论研究中转型。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将创立起有独立学术地位的理论体系,将更加趋于兼容整合发展创新,更加注重理论创新和理论实践性,多元性理论发展仍将呈强势趋向,虚拟教育管理理论将得到重大发展。研究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特征及趋向,对推进其发展及创新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5.
以拔高为重心的义务教育,支持考试竞争和选拔淘汰,造成了教育中的被优质群体和被薄弱群体,也诱导了学生褊狭越界发展和不搭界发展的误区。转向以兜底为重心,是指义务教育的发展优先考虑均衡,优先考虑一切学生,优先考虑被薄弱群体,优先考虑国民基础素质目标。这有望直接帮助被薄弱群体走出不搭界发展的误区,也深层关怀被优质群体摆脱褊狭越界发展的困扰,进而推进义务教育可持续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6.
教育舆论分析,是就社会公众对共同关心的教育政策、事件、现象和问题公开表达出来的言论和意见等信息进行汇集、分析并作出科学判断的过程。作为对教育实践需求的回应,教育理论领域的教育舆论分析是伴随着社会利益分化、媒体改革和网络新技术发展而诞生的,因而教育舆论分析有可能成为教育理论的一部分。教育舆论分析需要从研究定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考量。教育舆论分析的基本路径依次为搜集教育舆情,对基于教育舆情的教育舆论进行研究判断,提出解决教育舆论问题的教育政策建议和舆论环境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对西北地区部分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师生课堂互动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师生互动行为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师生课堂互动各有特点。学生视角中的师生互动、课堂环境、学习动机方面,各民族均有明显差异,表明课堂教学中确实存在民族心理与行为特点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师视角中的师生互动、教师效能、专业承诺、专业发展方面,各民族均有明显差异,表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课堂互动的理念与方法各不相同。民族地区课堂教学中强调现代教学的共性较多,关注文化差异性较少,这是导致民族地区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民族地区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充分考虑各民族文化的特点、师生的心理与行为方式特点,并以此作为提升其教学质量的一大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百年中师教育特色问题摭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百年发展过程中,基于特殊国情,我国的中师教育形成了超稳定封闭的体制框架,同时进行了百年不懈的师范性追求。正是在体制框架与不懈追求中,百年中师教育特色逐渐孕育、凝聚与彰显。对涵容了中师教育特色诸元素的中师教育进行感性描述,其特征表现为:在综合培养价值取向基础上,积淀教师教育专业化;在同质同构教育生态条件下,突出师范教学示范性;在教学模式建构与教学个性追求中,造就教师教学风格化;在教学艺术与课堂人生境界里,孕育两代师表童心化;融入高校系统与强化学科支撑,再造师范教学学术性。  相似文献   
109.
新建本科院校现有的专业设置模式尚存在过分注重专业数量、专业设置口径过窄、专业设置方向名不符实、专业设置时间过早、专业设置空间过小、课程模式单一等弊端。改革专业设置模式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规范专业设置程序,针对市场需求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第二,根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际需要改革专业设置模式;第三,改变专业观念,改革课程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10.
从“蓝本”到“文本”:当代课程内容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本课程内容观强调作者或编写者的意图或原义;坚持作者或作品中心论,认为作品与读者之间是一种赐予和接受的关系;关注知识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强调教师按部就班地传授,注重学生的背诵、记忆和机械训练。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蓝本观导致师生生存交往的丢失;教学变成了规训,逐渐失去生活的意义;课程知识与人的精神自由走向对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和新教育理念的逐步确立,蓝本观必将让位于新课程内容观——文本。把课程内容定位于文本,不仅是新课程本质观的内在要求,而且文本也以其独特性对传统教学的蓝本观提出全方位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