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73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730篇
教育   16146篇
科学研究   3957篇
各国文化   101篇
体育   2406篇
综合类   1963篇
文化理论   60篇
信息传播   208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559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311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319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809篇
  2014年   1298篇
  2013年   1570篇
  2012年   1856篇
  2011年   2222篇
  2010年   2085篇
  2009年   1895篇
  2008年   1980篇
  2007年   2098篇
  2006年   1862篇
  2005年   1588篇
  2004年   1058篇
  2003年   906篇
  2002年   943篇
  2001年   793篇
  2000年   487篇
  1999年   259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目的]为建立权威、专业、涵盖范围广泛的科技期刊导航网站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从作者、读者以及期刊发展的需求分析入手,阐释科技期刊导航网站建设的必要性,借鉴已有的网址导航网站,对学术期刊导航网站的建设内容与方案进行分析与思考。[结果]提出了科技期刊导航网站在初期建设阶段和后期建设阶段所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就网站架构、网站版本等方面提出了初步建设方案。[结论]提出了"导航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的初步构想,可为学术期刊网站的丰富和发展提供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杨宇  黄俊  贾煜 《软科学》2015,(3):15-18
基于战略、制度以及伦理的综合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292家食品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食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动机和来源。结果表明:市场对食品企业履行员工责任和公共责任的激励作用不明显,而制度压力和高管承诺对该维度的社会责任行为有显著影响;食品企业承担消费者责任具有多重动力,但市场激励的效果低于制度压力和高管承诺的效果。因此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是基于满足制度要求和管理者主动承诺的表现,而非企业的战略打算。  相似文献   
993.
刘骏  薛伟贤 《软科学》2015,(1):129-134
借鉴粘滞摩擦学中阻尼系数概念,建立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阻尼系数测度模型,运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对阻尼系数进行估计。研究发现:阻尼系数逐点估计值围绕总体估计值0.07695在区间[0.06898,0.08799]内小幅波动,说明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进程动力的耗损是其固有的一种能力;城乡数字鸿沟对科技进步动力的耗损远大于对经济发展动力的耗损,通过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更为"划算"。  相似文献   
994.
本文用2003—2012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地区差异。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等条件下,本土市场规模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这为我国借助巨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来推动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分地区比较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本土市场规模越大,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也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本土市场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地区间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以物联网产业三个政策制定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纵贯研究、访谈以及内容分析相结合的定性研究方法,讨论了政府是如何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制定。研究结果显示:政策决策者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制定过程分割为多个子决策过程,并且在每个子决策中,通过互动形成并实施众多微观决策,同时这些互动发挥了信息获取、行动协调、行动承诺和政策承诺四种功能。  相似文献   
996.
现行的资源税费难以满足能源产区生态环境成本的内部化要求,通过比较分析排污收费与排污权交易政策的生态效益,基于国际排污交易的经验与发展趋势,从污染权有偿使用、环境成本的完全定价、政府的补偿责任等方面探讨了能源产区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途径。  相似文献   
997.
中国高铁破坏性创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灵  余翔 《科研管理》2015,36(10):77-84
中国高铁创新模式的探索可以更好地进行行业预测和展望。本文采用案例和历史比较分析方法,在梳理历史上成功的破坏性创新技术的基础上,总结出破坏性创新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流变轨迹。通过回顾中国高铁的创新背景和过程、分析高铁的技术特征,发现我国高铁技术符合破坏性创新的特点。对中国高铁破坏性创新的路径进行了阐释,研究发现,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研发支持是中国高铁发生破坏性创新不容忽视的原因。破坏性创新不是必然地由小企业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完成,在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下,大企业也可能完成破坏性创新。  相似文献   
998.
冯海红  曲婉  孙启新 《科研管理》2015,36(10):66-76
本文以201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家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等对企业创新策略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模式在企业家先验知识对创新策略选择的调节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的高学历和理工科背景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和创新风险偏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在公司治理模式调节变量作用下,企业家从业经历对企业创新策略选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9.
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能力绩效考核管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海燕 《科研管理》2015,36(1):54-62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国家创新能力直接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转型。而高校是国家创新能力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国家创新能力的主要研究主体之一,因此,高校的创新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水平。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能力水平不一,并且对于团队创新绩效考核的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要求,往往是简单的根据学科带头人的水平,科研骨干人数,申请科研课题的数量和等级来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对于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简单通过增加科研投资额度及高新招聘高端创新人才来提高。忽略了创新环境、创新气氛、创新沟通等方面的提升,没有根据创新团队的特点、创新团队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本文将高等院校创新能力考核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校创新团队的特点及国内外管理方法相关文献的查阅,并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适用性分析,选用PDCA循环法作为论文理论分析方法,论文结合PDCA循环法分析高校创新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高校创新绩效考核及PDCA循环理论研究予以完善。并将应用PDCA循环法找到影响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针对主要原因提出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措施。论文选取北京某高校团队创新能力绩效考核管理进行实证研究,运用PDCA循环法对该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考核,PDCA循环找到该高校创新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运用因果图分析法进行进一步的剖析,找到创新团队创新绩效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对于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第二次PDCA循环,对该文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内部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运用综合评价法对运用PDCA循环法前后进行创新能力水平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运用PDCA循环法后创新能力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检验可以看出运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创新绩效考核对于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水平是有帮助的。最后,提出对于高校团队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与措施。根据文献及实践分析提出目前高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四点措施,即:创新课题选择,人才培养,团队建设与环境建设。综上所述,本文提供了高校创新绩效考核管理的新方法,通过实证分析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由于全国高校创新侧重点不同,存在该方法考核时考虑不到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分析进行量化分析,找出该方法在同类问题应用中存在问题,这是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00.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价值创造过程,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涉及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社会创新以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完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文化环境,激发创新主体的创新活力,强化创新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形成全社会关心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发展局面,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