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5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408篇
教育   8421篇
科学研究   1418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1048篇
综合类   88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8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613篇
  2013年   751篇
  2012年   907篇
  2011年   996篇
  2010年   989篇
  2009年   960篇
  2008年   997篇
  2007年   1013篇
  2006年   861篇
  2005年   747篇
  2004年   509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396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论科普编辑专业化与专业编辑科普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甲东  周昆  王莹  欧阳菁 《编辑学报》2008,20(2):98-100
论述科普期刊和专业期刊的差异与联系,二者要取长补短、相互为用,共同担负传播科学知识的使命。科普和专业是相对的,在传播学上各有其优缺点,二者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编辑要改变心智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从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的成立探析科技期刊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艳丽  孙际元 《编辑学报》2008,20(6):510-512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等方面论述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结合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的成立探析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意义和做法.  相似文献   
53.
广东省科技文献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时期科技文献资源的共享状况进行描述,针对广东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模式和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为广东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4.
加强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国内外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服务发展状况,提出了加强四川省公共图书馆网上参考咨询合作的意义和建议。  相似文献   
55.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应主动担负起未成年人的社会教育责任,依托丰富馆藏信息资源,向未成年人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拓展教育模式,以健康向上的内容和多姿多彩的形式,广泛吸引未成年人参与。加强朱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56.
谢敏仪 《图书馆论坛》2006,26(1):152-154
分析了外国责任者在7--字段规范编目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一些规范编目的方法,力图探索出一种更实用、更规范的编目方式。  相似文献   
57.
从学科信息门户的含义及类型入手,论述了学科信息门户知识组织体系的原则及知识组织的内容:分类法、主题法和分类主题一体化。  相似文献   
58.
高校图书馆与学生信息组织能力的养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嫚 《图书馆论坛》2004,24(3):38-40,139
文章认为高校图书馆是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场所,并对学生读者信息组织能力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必须关注学生对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组织和整序等能力—信息组织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并探讨了培养学生信息组织能力的基本原则与方案及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59.
文化研究视野中的传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兴起为传媒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路径。该学派重视传媒研究 ,与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该学派重视通俗文化及文化与权力之间关系的学术传统有关。该学派在文本分析、符号学方法及受众理论方面为传媒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0.
20世纪40年代国统区的小说呈现出“分析性”叙事与“浪漫性”叙事并存互补的趋向。以鹿桥、徐和无名氏以及黄谷柳的小说为典型文本,对后一种趋向的不同表现———“情调”风格或“传奇”形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探讨了他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