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5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课堂中主体性的发挥。本文就从音乐教学生活化和音乐教学过程和谐化2个方面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推动音乐教育的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92.
大战略是着眼于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宏大谋划。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大战略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和连续性。它的宗旨是,将一个贫穷落后的、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它的构成是,毛泽东的"四个现代化"战略(1964—2000)、邓小平"三步走"战略(1980—2050)、  相似文献   
93.
教育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内容学理性较强,语言平实严谨,其封面设计有着独特的美学特征。在封面设计中,其固定刊名、设计方式等应秉承一贯风格;封面用色要沉稳,力求以少胜多,恰当运用互补色和同阶色;字体选择要符合期刊内容性质,突出协调性、连贯性;图形设计要能准确传情达意,体现刊物的深度和创新意识。未来教育期刊封面设计应注重以期刊内容的属性特征为前提,引导设计思路,不断找寻独树一帜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94.
大路径是达到发展目标的行动总方向和总策略。未来8年,中国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攻坚克难,任务艰巨。如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行动策略,同时也需要路线图和时间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为未来一个时期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欧盟等国际组织则围绕"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5.
建设背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如何突破结构单一、系统封闭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建立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是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作为独立设置的专门为  相似文献   
96.
大内涵是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的总体反映。"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时代命题。它既有国际发展的普遍性特征,也有中国国情的特殊要求;既有"现代性"意义上的标准规范,也有"现代化"意义上的过程演进;既是观念的改变,也是实践的创新。UNESCO在传统的经济视角和社会视角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三个视角——改革的视角,  相似文献   
97.
建设背景近年来,丽水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但与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相比,当地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还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不高等问题,结构性用工荒现象仍然较为突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8.
2000年,来自世界164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塞内加尔的达喀尔,通过了著名的"达喀尔行动框架"——《全民教育:到2015年实现我们的集体承诺》,提出了六项全民教育目标。为加强对世界各国全民教育实施情况的监督,UNESCO从2002年开始出版《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除2002年第一个报告和2008年中期报告对全民教育总体进展进行全面论述外,报告每年都针对一个特定  相似文献   
99.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既姓"高",也姓"职"。姓"高"是说她归于高等教育范畴,姓"职"是说她属于职业教育性质,这一特质让她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类型。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高  相似文献   
100.
在我国,自刘小枫提出叙事伦理以降,就掀起了一股叙事伦理研究热潮。对叙事伦理的态度有“同盟派”和“敌对派”之分。对叙事伦理的拥护和推广过分夸大了其作用,对叙事伦理的批判和补充固然有一定洞见,但鲜有学者关注叙事伦理可能引发的负面社会影响。因此,在对个体生命感觉和生活尊重的同时,也要提防可能引发的社会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