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89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91.
我国医学期刊出版周期与影响因子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期刊网的数据资料,详细分析论证了我国医学期刊出版周期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季刊、双月刊、月刊、半月刊的影响因子分别是0.337±0.234,0.386±0.256,0.569±0.405,0.517±0.339,经统计学u检验,月刊和半月刊影响因子明显大于季刊和双月刊。影响因子大于1的期刊共26种,其中季刊1种(3.85%)、双月刊7种(26.92%)、月刊17种(65.38%)、半月刊1种(3.85%)。影响因子较高的前20种期刊中,月刊占16种(80.00%),双月刊4种(20.00%)。2002年、2003年和2004年3个年度均有部分期刊出版周期发生变化(缩短了出版周期),出版周期变化前后的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期刊出版周期缩短后其影响因子明显增大。因此得出结论,我国医学期刊随出版周期的缩短其影响因子逐渐增大。提示我们,在稿源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期刊的出版周期;半月刊的影响因子略小于月刊,提示我们,月刊到半月刊的过渡必须非常慎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改半月刊。否则,由于期刊质量的下降导致的影响因子下降将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分析与评价不同身份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与学术影响力。【方法】 选取情报学CSSCI来源期刊的作者为研究对象,以性别、职称和学位为作者身份信息的主要构成部分,以论文数和基金论文数代表作者的科研产出力,以论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量表征其学术影响力,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身份作者的科研产出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其学术影响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作者的身份对期刊影响力的贡献没有明显差异,期刊编辑和同行专家在审稿过程中应避免依据作者身份来判断稿件学术价值,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术工作者。  相似文献   
93.
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分卷及分期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668种国内生物医学期刊和262种国外生物医学期刊的分期、分卷及页数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国内生物医学期刊分卷比较单一,均为一年一卷,出版周期均为规则刊期;而国外期刊分卷及分期均比较灵活,有不少期刊一年分为多卷,部分国外期刊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为不规则刊期。国内与国外生物医学期刊每年平均期数分别为9.20±5.70和8.45±5.74(t=1.818,P=0.069),国内期刊略多于国外期刊,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内外期刊每年平均页数分别为879.82±770.99和915.56±794.87(t=0.622,P=0.534),国外期刊略多于国内期刊,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国内外期刊每年卷数差异显著(1.00±0.00和1.25±0.81,t=4.934,P=0.000)。1年分为2卷和2卷以上的国外生物医学期刊36种,总卷数为101,总页数为48092,平均每卷为476.2页。讨论了期刊分卷的意义,对国内生物医学期刊的分卷和分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4.
一个科技期刊编辑应具有质疑精神.编辑的质疑精神来自于强烈的进取心、政策理论水平和对实际工作的深入了解,并能准确抓住要害.编辑质疑能力是提高期刊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95.
合作研究是科学研究发展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以SSCI数据库为统计源,对2002~2011年SSCI来源期刊发表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论文的国际合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此对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领域国际合作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6.
97.
我国医学期刊出版周期与即年指标关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国期刊网的数据资料,详细分析论证了我国医学期刊出版周期与即年指标(Immediacy Index,ImIn)的关系.结果表明季刊、双月刊、月刊、半月刊的ImIn分别是0.041±0.044,0.047±0.055,0.067±0.064,0.056±0.034,经统计学u检验,月刊和半月刊ImIn明显大于季刊和双月刊.ImIn大于0.1的期刊共49种,其中季刊6种(12.24%)、双月刊19种(38.78%)、月刊22种(44.90%)、半月刊2种(4.08%).ImIn最高的前20种期刊中,月刊占10种(50.00%),双月刊8种(40.00%),季刊2种(10.00%),无半月刊.ImIn为0的期刊共25种(6.58%,25/380),其中季刊11种,双月刊14种,无月刊和半月刊.2002年、2003年和2004年3个年度均有部分期刊出版周期发生变化(缩短了出版周期),出版周期变化前后的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期刊出版周期缩短后其ImIn没有明显变化.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共61种,其ImIn明显高于其他医学期刊,但其季刊、双月刊、月刊和半月刊的ImIn没有明显差异.我们认为①从总体上讲,我国医学期刊随出版周期的缩短,其ImIn呈现增大的趋势,可能的原因是,不同出版周期期刊质量的差异引起的;②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缩短出版周期有可能提高ImIn;③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缩短出版周期将导致期刊即年指标下降,尤其是从月刊到半月刊的过渡,则必须非常谨慎.  相似文献   
98.
期刊累积影响因子与年度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期刊累积影响因子(cumulative impact factor,CIF)与年度影响因子(annual impact factor,AIF)应用于期刊评价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14种眼科学SCI来源期刊,分别计算各期刊不同时间窗口的CIF。以期刊问卷调查评分(SQJ)作为期刊真实影响力的近似标准,比较CIF与AIF的期刊评价效果。【结果】 AIF与SQJ呈高度正相关(r=0.811,P=0.000),CIF与SQJ的相关度除了9年累积影响因子(9CIF)和10CIF低于影响因子外,其他时间窗口的CIF与SQJ的相关度均高于AIF,4CIF、3CIF与SQJ的相关度最高(r=0.930和0.916,P=0.000)。【结论】 在期刊评价中CIF优于AIF。对眼科学期刊来讲,4CIF和3CIF是最佳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9.
【目的】了解我国高水平科研产出的结构特征和国际科技地位,为我国科技期刊的选题、组稿,科技期刊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ESI数据库对我国热点论文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对比研究我国科研人员参与发表和我国科研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热点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特征。【结果】我国入选ESI热点论文数量排名全球第3,主要分布在我国北京、江苏、上海、浙江等地区,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合作最为密切。【结论】我国高影响力科研产出名列国际前茅,但短期内较难实现全球第一的突破。我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优质稿源的分布特征和去向,对推动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摘 要 【目的】探讨我国SCI来源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及作者国际化水平与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关系。【方法】以我国英文版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剔除了自引率≥20%者。引入期刊作者国际化分数(Fraction of Author Internationalization,FAI)和作者国际化指数(Index of Author Internationalization,IAI)表征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对FAI1、FAI2、IAI1、IAI2与2014年版JCR中期刊影响力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标准化影响因子、标准化论文影响分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0种期刊FAI1、FAI2、IAI1、IAI2差异较大,Light-Sci Appl、Curr Zool、Cell Res、J Plant Ecol、Commun Comput Phys、Integr Zool、Nano Res作者国际化水平较高。FAI1、FAI2、IAI1、IAI2与多数期刊影响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越高,其学术影响力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