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1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是因地制宜地预防和破解用地冲突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2012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150m×150m格网为识别单元,基于建设、农业和生态用地竞争力评价识别了该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并针对冲突类型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该方法更准确地体现了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本质内涵,可辨识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及其特点和预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2大兴区11种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中,建设用地优势区主要分布在现状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农地优势区在中部和南部集中连片分布,生态用地优势区主要位于永定河沿岸等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核心区,三者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2.85%、28.12%和0.83%,反映了当前建设用地急剧扩展、农地空间不断被压缩和生态环境亟需改善的土地利用现状,而其他8种潜在冲突分布均介于上述三种优势区中的两种或三种之间;3大兴区在优化提升用地效率、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同时,建设用地优势区、建设与农业激烈冲突区、农业用地优势区和三类用地激烈冲突区内的优质耕地应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加以重点保护;其他应宜农则农,宜生态则生态,通过差别化补贴政策,引导农业生产向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并促使边际耕地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社会对具有综合素质和高水平的土地经济类人才的需求日盛,土地经济类课程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文章归纳了开展情景教学的步骤,梳理了情景教学在土地经济类课程中的应用,并结合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经济类课程中应用情景教学,应遵循梳理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景、引导课前准备、实施教学行为、总结教学成果五个步骤。通过案例研究及相关调查表明,情景教学在土地经济类课程教学中,具有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感受和加快知识更新四个方面的优势。学生对情景教学的认可程度较高,但在情景设计和角色分配方面,还需要进行合理简化,并在成绩评定等方面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成果,将宜农未利用地作为分等范围区,选取农用地分等的因素作为宜农未利用地分等的参评因素,并选取限制性因素进行修正,划分宜农未利用地利用等别;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制订各等别间的等级折算系数表,测算出待开发未利用地中补充耕地的潜力及相应的粮食生产能力,根据各等别所对应的理论标准粮产量,划分开发潜力区。本研究结果为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提供了衡量依据,解决了被占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上与质量上的可比性;也为土地开发项目选址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4.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了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我系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实践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了课间实习、野外综合实习、毕业论文实习等各个环节,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以多个主干学科为支撑,按照“分段组合、层级推进”的方式制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继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之后,经过进一步建设,2013年该课程成功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论文系统阐明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经验,如课程特色的凝练,授课目标的界定,授课内容的逻辑,授课模式的改革以及网络共享课建设要点等。有关经验将对稳步提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课程建设质量,示范带动本校乃至国内相关课程建设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侯艺璇  赵华甫  吴克宁  李凯 《资源科学》2018,40(12):2414-2424
为科学预测作物重金属含量,实现重金属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本研究利用地理探测器选取对作物Cd含量影响较大的土壤Cd含量、土壤pH值、与交通主干线的距离等10个因素为输入因子,农作物可食部分Cd含量作为输出因子,分别建立小麦、水稻、油菜籽、蔬菜可食部分Cd含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作物种植污染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划分作物安全利用种植区。研究结果表明:① 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明显优于多元回归预测模型;② 对小麦、水稻和油菜籽的可食部分Cd含量预测结果进行评价,得到作物污染可能的空间分布及特征;③ 依据评价结果,对3种作物进行配置,划分得到4种作物适宜种植区,并提出管控策略。研究可为污染农用地的安全利用及作物种植调整提供思路和依据,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主题性活动在军训期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军训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军训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是军训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用主题性的活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将军训思想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方针融人其中,最大程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军训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空间尺度识别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等别的分布特征,为制定适合区域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对策及耕地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中部6省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成果和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分省卷作为本研究的基础数据,将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通过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应用加权平均法进行数据处理,探讨耕地等别在不同空间尺度的数量结构分布特征,分析了省际之间、土地利用区、标准耕作制度分区及区域资源本底要素即耕作制度与耕地类型之间的耕地等别特征与平均等别状况。研究表明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分布在1~15等,其中以6-10等为主;在省际之间对比分析发现湖北、湖南和江西的耕地等别较高,集中在5~8等;从土地利用区来看,湘鄂皖赣区耕地等别高于晋豫区;从标准耕作制度分区来看,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区耕地等别较高,黄土高原区和云贵高原区耕地等别较低;耕地等别与区域资源本底要素水平总体一致,耕地复种次数越多,等别越高,灌溉水田和水浇地等别一般高于旱地和其他宜农地。根据耕地质量等别分布特征,应优先保护复种指数较高的水田和水浇地,重点提升复种指数较低的旱地和其他宜农地。从宏观方面对不同空间尺度的耕地等别分布差异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总体上把握区域耕地质量分布特征,实施差别化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土地质量上的管理是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全面掌握和科学量化农用地的质量状况,能够为保护优质耕地、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实现土地数量质量双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农用地分等工作是对农用地质量调查和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其成果包含了较为完备的土地质量信息和空间信息,是农用地质量定量化研究的数据基础。随着空间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运用空间分析手段揭示空间位置之间隐含关系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空间统计分析相结合,能准确认识农用地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相互关系。基于海伦市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农用地质量的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研究了海伦市农用地质量分布的空间集聚性特征,量化后与面积、质量属性相结合获得海伦市农用地各分等单元空间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海伦市农用地质量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现象,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的划定以及建设用地的扩展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