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4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几年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抓好课堂纪律管理是英语德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好的课堂纪律对学生的遵守纪律、尊敬教师、团结同学等优秀品质的培养有很大益处,而如何进行英语课堂教学管理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62.
1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1.1运动时的直接能源 人体运动时的直接能源是来自体内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磷酸腺苷(ATP)。肌肉活动时,肌肉中的ATP在酶的催化,首先迅速分解为二磷酸腺苷和磷酸,同时放出能量供肌肉收缩。但是人体肌肉内的ATP含量甚微,只能供应短时间消耗,因此:肌肉要持续运动,就需要及时补充ATP。最终补充体内ATP消耗的是糖、脂肪、蛋白质等体内能量物质。  相似文献   
63.
高职“人格本位”教育的“职业人文”路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中国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与价值观的变迁,中国高职教育经历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由"能力本位"到"人格本位"的理性转变."人格本位"理念使高职教育摒弃工具性,回归人性,是职业教育现代性本质内涵的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格本位"教育应体现高职特点,即:高职人才应兼备职业技能、道德品性和社会责任."职业人文"路径因其融合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并以职业性和人文性为根本,可以成为实现高职"人格本位"教育的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64.
孙晓玲 《现代教学》2010,(11):71-71
“有感情地读课文”,这几乎成为朗读课文的统一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往往过分强调纯技法的指导,诸如哪里要读重些,哪里要读轻些,何处要读慢些,何处要读快些;或是要求学生“带着悲痛或高兴的心情读”;提醒学生“声音要低沉”“速度要轻快”……通过这样的技术指导,学生按教师的指令机械操作,看似读得“有感情”,其实纯属理性化的“朗读技术”,并不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65.
城市空间的日趋复杂,使人们对公共环境信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实现导向信息无障碍识别,帮助人们在陌生环境中自如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公园是城市空间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无障碍导向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具体分析公园导向信息无障碍识别与设计的基本要素、环境文化传达、人文关怀之间的关联。针对合肥逍遥津公园导向设计存在的识别问题,提出加强整体系统化,加强设计表现规范化、清晰化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6.
本文基于深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深圳统计年鉴(2011)数据,从产业间分布、职业分布、行业分布、区域分布、受教育程度、性别结构等方面对深圳在业人口结构的现状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提出了未来深圳在业人口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7.
【教学目标】 1.通过时代背景、诗人生平,了解其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其鄙弃黑暗官场、渴望回归田园之情。  相似文献   
68.
69.
主持人:李吉林老师创立情境教学到现在算来已有30个年头了。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情境教学已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情境"出现在课堂上越来越普遍。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效现象,如创设情境缺乏目标指向,过分追求形式花哨、牵强附会、脱离生活等,因此很有必要就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这一话题进行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70.
借用是任何语言得以发展的必要途径。英语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就在于它具有很强的接纳外来词语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它的来源多种多样,几乎各国的语言都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借词。所以对英语外来词产生、借用方法的研究有助于英语词汇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