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7篇
科学研究   14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宋莉 《成才之路》2013,(25):85-85
当今社会绿色环保观念进入大众视野,为了抓住消费者眼球,各行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营销理念非常重要。作为营销专业人才,要学会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倡导绿色理念,让企业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2.
1999年12月,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力量设奖的登记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003年底,《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科技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43.
现在全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认真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主动自觉地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一、牢固确立“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 自古以来,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既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首先明确地肯定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说:“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发展”,他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洞察力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基础在教育”等重要论点。他强调教育和科  相似文献   
44.
知识生产是制约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是知识生产的主力军,发挥高校在知识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作者从知识生产关系的角度就如何发挥高校知识生产主力军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5.
宋莉 《辽宁教育》2007,(6):14-15
丹东市六纬路小学有教学班43个,学生2700余名,教师106名。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不拘一格育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走上了一条以打造“书香校园”为目标的特色发展之路。近年来,这所校园处处洋溢的书卷气息和文化氛围,促进了师生和谐发展.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6.
中国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常常由于文化的差异而提出一些对方禁忌的问题,造成语用失误。因此在跨文化语言教学中,应传授禁忌话题方面的交际对策,并进行文化导入,提供跨文化对比研究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7.
大师王选的十个梦想 1.发展激光照排系统,告别铅与火 2.发展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告别报纸传真机 3.发展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 4.发展新闻采编和资料检索系统,告别纸和笔 5.开拓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6.发展激光直接制版,告别软片 7.开拓日本日文出版系统市场 8.出版系统的栅格图像处理器进军欧美西文市场 9.进军广电业 10.从地图出版系统着手,进入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48.
介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活跃地位悬殊,介词短语在英译汉的问题上应该讲究对策。在功能对等的理论前提下,可以总结出理解和翻译英语介词词组的几点规律和技巧,从而对英语教学与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49.
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民族地区党报副刊存在的"大副刊"同质化、多文摘少原创、通俗异化为媚俗三个主要问题,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党报副刊,应在坚持党报性质与突出副刊特色的结合点上准确定位,坚持党报性质,坚守文化品位;突出民族特色,打好地域牌;进一步加强策划,凸显副刊的新闻性;立足本土,培养草根作者群。  相似文献   
50.
对英国基督新教公理宗牧师杨格非及其所著汉文小说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讨,揭示了他街头布道家的传道特点,以及这一特点与他汉文著述所运用的语体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着重分析了他的代表作《引家当道》所展示的理想的中国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及其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